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李强在湖北调研时强调:以只争朝夕奋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中 ...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10篇新年贺词” ...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 ...
李强主持国务院第五次专题学习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

时间:2024-02-19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农业农村部

3.jpg

  我国“三农”工作进入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阶段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千万工程”作为典型案例写入标题,肯定了“千万工程”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普遍意义

  2024年“三农”工作应做到“两个确保”“三个提升”和“两个强化”

  近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党的二十大后发布的第2个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继续发出重农强农信号,锚定农业强国建设目标,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部署。

  这也是21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1个中央一号文件,凸显了党中央一以贯之、始终重农强农的战略考量。准确掌握文件精神,科学把握党中央对2024年“三农”工作部署,对以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2023年,全国上下稳产保供、攻坚克难,农业农村发展保持了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势头,稳住了“三农”基本盘,为经济运行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实现了稳产保供。耕地保护持续强化,设施农业建设规划落地实施,粮食等民生商品量足价稳。2023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达到13908.2亿斤,比2022年增加177.6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大豆面积产量双增,增强了自给能力,棉油糖、果菜鱼、肉蛋奶供给充足。

  二是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同比实际增长7.6%,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2年的2.45下降到2.39。此外,脱贫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

  三是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建设,乡村“土特产”优化发展,科技创新加速推进,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统筹布局,乡村治理平稳有序,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在看到“三农”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新形势新要求。

  从国际形势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上升,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更加迫切。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大国小农仍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绕不开的现实,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农村体现最直接。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最突出的短板弱项依然在农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从全球发展看,气候变化对农业农村的影响日益加深,极端天气增加了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风险。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设生态低碳循环农业。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呈三大特点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立足“三农”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方位,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

  一是明确了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党的文件中首次明确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三农”工作中地位和作用,标志着我国“三农”工作进入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阶段。

  自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标志着“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历史性地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从今年开始,乡村全面振兴进入提能力、上水平的新阶段,要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二是明确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样板。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千万工程”作为典型案例写入标题,肯定了“千万工程”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普遍意义。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抓落实,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引领、万村振兴”,浙江乡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为全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实践样板。

  三是深化了“三农”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千万工程”来源于基层实践创造,贯穿其中的发展理念和经验做法,体现了党的“三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探求新时代新征程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规律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律,进行针对性政策创新和制度供给,体现了党对“三农”发展规律性认识有了新发展。

  例如强调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县域经济上,着重提升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域的城乡融合发展,避免城乡分割。

  再如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着力破解城市对农村资源要素的单向“虹吸”,加快构建体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换。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一是做到“两个确保”,守住“三农”工作底线。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供求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在现有耕地、水等资源约束条件下,增产途径以提高单产为主。应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合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调控粮食和农产品进出口。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抓好防止返贫监测,加强监测帮扶的精准性、时效性,及时发现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精准施策。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发展壮大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落实帮扶措施,稳定并扩大脱贫地区农民外出就业,推动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二是做到“三个提升”,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重点是推进产业振兴。聚焦把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产业融合乘数效应,筑牢可持续发展基础,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做强乡村产业发展载体和平台,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推动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向粮食主产区布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面提高产业韧性和市场竞争力,拓展增值增效空间,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重点是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以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为着力点,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县乡村布局,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条件。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重点是加快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稳步创新完善乡村治理的理念、主体、重点、方式,通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向下兼容带动乡村治理水平提升。

  具体而言,应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实践,创新乡村治理抓手载体,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加强农业农村法治建设,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和农民群众共同价值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的农村文化产品供给;常抓不懈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倡导性和约束性措施并举,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引导农民群众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长效机制。

  三是做到“两个强化”,把住“三农”发展的关键。

  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在既定资源禀赋约束下,应强化科技驱动,立足我国国情农情,突出产业急需和应用导向,加大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水平,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用科技力量夯实“三农”这个“压舱石”。

  同时应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坚守底线,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决不能动摇,始终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

  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表明中央对地方在坚守底线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改革实践探索给予了支持。在农村改革上,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相比于中央直接部署,地方的改革实践探索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此,应把地方改革实践探索与各项改革试点试验手段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探索农村改革道路。

  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当前,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仍面临较大压力。应强化农民增收各项举措,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靠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针对买方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做好“土特产”文章,健全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靠充分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在乡村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为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创造更多机会,加大外出务工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

  靠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增收,把突破小农户增收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进一步拓展农业生产边界。据相关测算,实行全环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小农户,一般可提质增收15%~20%。

  靠深化改革盘活资源资产,推动农村产权畅通流转交易,加速农村要素资源流动,多措并举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