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从愿景到现实,习近平诠释“一带
刘国中强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 ...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 ...
汪洋:法治护航粮食安全 ...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23年8月3 ...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在高质量发展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3-10-17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我们党不失时机把“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且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显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锚定高质量发展不放松。

4.jpg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讲话、座谈、考察中多次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党和国家确立了工作目标。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总抓手。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我们党不失时机把“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且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显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锚定高质量发展不放松。

  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形式。自党的十四大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安排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实现由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理论创新。再者,新时代以来,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中国经济总量逐步提升,经济结构逐步完善,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因此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党的二十大提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借助于高质量发展提供的高水平市场经济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在乡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壮大发展农村民营经济,扶植农村中小微企业发展,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协调同步,加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在财政转移支付和资本配置方面予以倾斜,同时也要兼顾参与外部经济循环合作。

  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现代化产业的基础元素,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围绕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做文章。首先要做实农业产业。这是基于中央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战略选择来考量的。面临西方一些国家与中国经济脱钩的风险,中央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作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决策。农业作为承载劳动力较强的产业,通过做优做强农业实体经济,有能力把城市暂时消解不了的农民工或其他群体劳动力吸引过来,从而有效缓解国内就业压力,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农业产业贡献。其次,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二十大要求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此,农业要成为智能化产业,适应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要求,农业必然要选择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兴生物技术、高端技术装备等。此外,农业要增强现代服务业质量,扩大物联网覆盖面,建设高效顺畅的城乡物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达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再次,提升现代农业组织化水平。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面对“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人口红利的减少,现代农业要求我国农村适度规模化经营,通过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增加值,以此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此,需要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形成高质量“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机制,实现农村工业化,通过“公司+农户”等多形式现代农业组织化载体来推进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城乡协调发展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8月份听取新疆工作汇报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作如此精准判断,缘于城乡差距的客观现实。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作出了一系列城乡分治的政策安排,导致了城乡差距的拉大;改革开放后,由于政策惯性和新的“三农”因素叠加,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出现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达3.33∶1的峰值;新时代以来,党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实行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等发力措施,城乡差距显著缩小,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由2012年的3.10∶1缩小到2022年的2.45∶1。党的二十大作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安排,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了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3月份也进一步要求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此,一要促进城乡进一步融合发展。城乡属于功能结构不同的区域。以往为解决城乡发展失衡问题,我们构建了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理念。新时代接续以往探索实践,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命题,要求着力补农村发展短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乡村五大振兴实践。二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逐步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有效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流动和非农化就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增收作出积极贡献。然而,农民工难以市民化问题成为高质量发展乃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障碍。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超2.95亿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却只有47.7%。数据表明,中国还有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尚未市民化,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此,要进一步突破户籍制度藩篱,在放开中小城市、大城市户籍准入条件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措施,放宽积分入户条件、增加积分入户名额,让吸纳农民工较强的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农民工市民化,以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的发展动能。三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改革开放在中国距今即将越过45周年,全面深化改革也将迎来10周年。在新发展阶段,落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举措,解决现代化国家建设难题,深化农村改革是必然要求。鉴于此,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健全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持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业工业化。

  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营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环境。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从来都不会成功。尽管我国当前遭遇全球化逆流,但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回顾我国45年对外开放历程,中国经济能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对外开放是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此,我国农业农村要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农业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对外开放水平。再者,立足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具有很强的外部空间红利,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契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进一步发挥“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优势。

  总之,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高度认识高质量发展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着力锻长板、补短板,深刻认识实现党的中心任务重点难点在农村,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