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
汪洋:法治护航粮食安全 ...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23年8月3 ...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 ...
习近平总书记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 ...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激发乡村治理高效能,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时间:2023-08-22 人阅读 评论
来源:红网

1.jpg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优化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了战略牵引,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发展方向。乡村治理作为农村和谐稳定、农业有序发展、农民安居乐业的内在要求,涉及村域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要素,在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及和美乡村建设进程中发挥着催化剂作用,成为扎实推进农村生态宜居、农业经营增效、农民生活富裕的关键举措和重要方式。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区位条件,当前乡村治理仍面临着治理根基薄弱、治理格局单一、治理人才匮缺、治理能力不足、治理力量分散等重点难题,乡村治理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关键性、全局性指导作用尚待激发。面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契机和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发展需要,亟须围绕组织引领、“三治融合”、人才培育、空间整治和数字赋能等关键环节,激发乡村治理高效能,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强化组织引领机制,夯实制度化乡村治理根基

  乡村治理制度规划范和制度化是乡村治理现代化基本特征,优化和完善乡村治理组织引领机制是维护乡村社区秩序、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推进治理规则与人同步协调发展,综合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一是持续优化基层党组织。积极践行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战略和理念,聚焦乡村治理现实困境和重点需求,通过选优配强、科学分工、明确责任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将党小组建立在农民合作组织、产业链和村寨网格上,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把政治优势最大程度上转化为治理优势和振兴优势。二是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头羊”作用,统筹协调村民、村委、企业、专家学者等利益相关群体,大力支持和培育服务性、互助性、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与决策,推动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体系的协同化,为发挥治理效能提供良好地组织和协调平台。三是有序组建农户组织。依托乡村农、文、旅、康、体等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组建农业合作社、文化研习基地、旅游合作社等专业型农户组织,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中介功能和衔接作用,与外部市场有序对接,实现乡村经营活动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和风险性降低,持续扩大农民治理主体地位和参与活力。

  构建“三治融合”体系,形成多元化乡村治理格局

  加快构建以农民为践行主体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须推行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的“三治融合”路径,释放乡村治理对乡村振兴的乘数效应和引擎作用。一是深化民众自治实践。推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引导民众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的规划、决策和管理过程,保障居民享有公共管理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增强民众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凝聚众力、汇集众智参与乡村治理。二是强化法治乡村建设。加快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和服务站,创新服务方式,利用法律讲堂、法治文化墙、法律调解室等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法律规则潜移默化为公序良俗的法治文化,使治理主体能够自觉运用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三是实化德治水平提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和传统文化资源的德教作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逐一整治,积极选树道德模范、乡村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以身边人、身边事弘扬美德新风和德育文化,引导乡村自觉形成向上向善的乡风民风。

  厚植人才培育优势,激活内生型乡村治理力量

  人才是乡村治理现代化至关重要的因素,应当遵循引才育才留才发展思维,拓宽人才来源、扩大人才基数,完善多元化人才支撑体系。一是积极引入外部人才。以政策支持、资金帮扶和荣誉激励引入企业主、专家学者、乡贤能人等新乡贤指导参与乡村治理全过程,以新乡贤的教化职能和自治力量,破解乡村社会乡政村治二元治理格局的结构性矛盾,使乡村治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夯实乡村治理的“外推力”。二是大力培育内部人才。乡土人才具有地理熟、情况明、亲情近等独特优势,应围绕政治素质、专业特长、工作情况等特点,精准对接乡村三生空间、社会场域、文化传承治理现状需求,对本土潜在人才进行靶向培养,培育一批有情怀、有道德、有技能的“土专家”,激发乡村治理有效和乡风文明“内驱力”。三是全力保留专业人才。充分挖掘和辨识现存及潜在的乡村治理专业人才,坚持“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用才原则,用足用好用活第一资源,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自治制度,提供良好的硬环境和软条件,增强新乡贤和“土专家”反哺乡村的自觉性和施展才华的能动性,形成以内生力量自治为主、外部嵌入治理为辅的治理格局。

  助力“三生空间”重构,提升系统化乡村治理能力

  乡村治理必须协调物质载体空间和优化环境基础,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须以产业韧性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空间重构为突破点,有序驱动“三生空间”重构,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提升乡村产业韧性。乡村治理能力提升需要“增长式”发展支撑,依靠乡村产业发展提升产业韧性反哺乡村之治。应优化政策导向,激励投资重点向乡村下沉,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挖乡村发展潜力,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空间,促进造血式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快人居环境整治。以完善乡村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抓手,近期大力推进“五改六到户”工程和人居环境提质改造工程,远期规划助推公路、电力、网络、饮水、教育、医疗等设施实现二次更新,最大程度上满足居民多元化、现代化的生活需求,重点提升乡村宜居宜业功能。三是推动生态空间重构。整合乡村生态资源要素,对村域生态系统开展承载力和适宜性评估,科学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点、生态脆弱区和优势资源集聚区,通过垃圾治理、灾害防治、生态修复、景观营建等系列举措,推动生态空间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协同共进,促进乡村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运转。

  凝聚数字赋能合力,打造信息化乡村治理模式

  面对乡村基层组织“散”、综合整治负担“重”、农民自治方式“少”等治理难题,应以数字信息技术重构乡村治理要素,改变乡村治理过程、治理内容、治理方式,优化乡村治理模式。一是完善农村党建体系智能化。按照“线上+线下”融合方式,搭建覆盖基层党组织、全体党员的党建工作云平台,提升云平台综合功能和更新时效,依法合规公布党务、村务信息,推动基层党组织上“云”、党务上“网”、党员上“线”,突破农村党建时空限制,破解农村基层党组织散、党员流动性大难题,凝聚乡村治理综合力量。二是推动社会综合治理精细化。深入探索和完善“互联网+网格治理”服务管理模式,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智能移动调解系统、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应用体系、应急管理体系等的建设和应用,打造乡村社会治理“一张网”,结合自治、法治、德治等手段,实现组织运行有序和协同治理有效。三是促进村级事务管理智慧化。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建立统一的“智慧乡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高乡村治理事项全程网上办理比例,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畅通村民办事、议事、说事渠道,稳步推进乡村治理过程简化和治理方式智化。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