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
汪洋:法治护航粮食安全 ...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23年8月3 ...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 ...
习近平总书记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 ...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时间:2023-08-14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光明日报

1.jpg

  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高品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思想力量和坚定发展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普遍性、显著性改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全面性改善与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生态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与其他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需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勠力同心,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未来,随着“十四五”规划目标、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逐步推进,相信我们必将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四个自信”。

  坚定道路自信,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低碳发展是更为宽泛、更具深远意义的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超越了西方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和利用其在国际贸易、国际关系中的优势地位和规则制定权,转移高消耗高排放产业甚至直接转嫁污染,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甚至是全球生态环境,换取西方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的环境治理路径。要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坚定理论自信,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开展生态治理实践。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深刻领会并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所蕴含的“生命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体化”“系统化”“统筹”“协同”观点与方法,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等一系列重要关系,协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坚定制度自信,加快促进制度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尤其是土地公有制与生态环境公共物品属性高度契合,而且我国治理制度手段也更加丰富,“强制性的法治底线+周期性的规划统筹+灵活性的精准政策”的制度协同,是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制度保障。

  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中华民族绘制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卷,孕育了“万物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等思想。持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及马克思主义中人与自然观、自然辩证法等思想资源,必为我们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更多启迪。

  让我们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开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新局面,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