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农道路

时间:2022-12-05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农民日报

2.jpg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继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后,党中央再次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系统全面部署三农工作。对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工程,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农道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相匹配。纵览各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可以发现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特征:各国一般是以先推进农业现代化为重点,解决好“吃饭”问题;再以推进农村现代化为重点,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最后以农民的现代化为重点,使全体人民共同实现现代化。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就提出了“四化”的宏伟构想,农业现代化是其中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实现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业现代化成果丰硕。到本世纪初,党对工农城乡关系作出重大调整,正式转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标志着党对城乡关系作出重大调整,强调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强调不仅要实现物的现代化,更要实现人的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同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首先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这个任务现在已经完成;其次是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最后是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三个阶段战略安排是一致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第一个阶段任务后,党的二十大作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明确到2035年和到2050年的奋斗目标。可以发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步骤安排,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相适应相匹配的。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不同于西方国家“串联式”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改革开放只用了几十年就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基于中国基本国情的,具体到三农上体现为:一是农民规模巨大,我国即使基本实现城镇化,仍将有4亿左右人口生活在农村;二是大国小农、人多地少,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始终是头等大事;三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地区、城乡差异大。很显然,有着几亿人生活的地方怎么能不把它建设好?如果城乡差距过大,怎么能算现代化国家?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既有物、又有人,既有城、又有乡。目前看,城乡间的差距不可谓不小,2011年中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2.9∶1,经过十年奋斗,2021年缩小到2.5∶1,但依然较大;城乡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还有明显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缩小城乡差距是必然要求。

  现代化不是千篇一律的城市,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功能,城市是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的“火车头”,乡村则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二者是互补互促、互利互融的共同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城镇化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好农业“压舱石”、农村“战略后院”的作用,加快三农发展,使乡村与城市同步实现现代化。只有我们把三农这块“短板”补齐了,国家现代化才是完整的,所以说,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利条件。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认识到:“分工提高劳动的生产力,增加社会的财富,促使社会精美完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现代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符合这个规律。1949年,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10.64%,1978年为17.92%,改革开放后,中国城镇化步伐加快,2021年城镇化率达到了64.72%。大量农民进城,在自身实现市民化的同时,并不会完全切断其与乡村的联系,客观上给乡村带去城市的理念观念、生活方式、物质财富,从而带动乡村发展。

  我国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并不同步。以2021年为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6.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两者中间有约18%的差值,对应着2.5亿多人,这些人虽然已经进城,但户口还在农村,大部分是进城农民工。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民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并不会因为进城打工而丧失这些权利。事实上,这些“待城市化人口”由于户籍在农村,在村里还有一块地、几间房,大部分在乡村还有亲人和家族的维系,所以还会在城市和乡村间流动,把在城里务工的资金带回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良性动能。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坚实基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王朝兴替如走马灯,农民都是最底层的“供养者”。历朝历代虽然都强调“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但封建统治者之重农,只是重农民之力,向农民索取,农民只是工具。这就是千百年来社会运行的真相。而“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才不再是没有尊严的工具人,而是为自身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重农,不仅重农之力,更重农之利。习近平总书记有深厚的三农情结,他强调“让乡亲们过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我现在看到贫困地区的老百姓,确实发自内心地牵挂他们。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为他们办实事”。有人说,中国共产党本质上是一个农民党,中国的革命从农村走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步依靠农业积累,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农为党本”“本党为农”这是党成立之初就刻在旗帜上的誓言:70多年前,农民翻身得解放,当了土地的主人;40多年前,农民有了自主经营权;十几年前,全面取消延续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农民田里的收成都是自己的;进入新时代,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历史一再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三农重中之重的地位,坚持为农民谋利益,坚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共产党人以不变的初心兑现誓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我们从乡村走来,必然不能忘记振兴乡村,我们曾经都是农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能落下农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农业现代化理论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但他们没有机会亲身实践;列宁全方位实践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在建立工农联盟、土地国有化、发展农业商品经济与推进农业合作经济、发展规模农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实践。但随着前苏联体制的僵化,其农业农村不但没有实现现代化,反而陷入长期衰退,土地资源遭毁坏,农业生产率低,农民生产困苦,人口外流。历史永远是辩证发展、螺旋前进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共产主义政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以成功的实践和发展的理论持续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继续前进。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土地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下,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面向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面向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带领中国人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实践的手段来追求实践目标,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军。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重大创新,是中国工农城乡关系调整上的又一次飞跃,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群体整装进入现代化的实践,也将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