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工作方案》,就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部署安排。据了解,多地陆续开工了一批新项目,年内完成投资3000亿元以上。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工程项目、资金、干部作风等方面,认真履行监督职责,护航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的富、强、美,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促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意味着能打开“三农”发展更加广阔的建设空间,是扩大有效投资、提振三农市场信心有力之举,这既是为农村添动力,也是向农村要活力。那么,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护航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阳光建设不可或缺。
农民富不富,一看政策,二看干部。只有将责任层层叫响、级级压实,推动各级监督责任上肩、任务落实,才能防止出现“中空层”和“夹生饭”。出台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规避“三资”被挤占、挪用、违规使用的背后的权力滥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保证涉农资金安全运行的核心。
“崽卖爷田心不疼。”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点多面广,要管理建设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必须因地制宜,在建设相关设施时,从规划开始就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要规避过往一些项目“建得起、用不起”,或是“建不起、更用不起”;或是建设过程“跑、冒、滴、漏”,群众监督“有心无力”,上级部门监督则“有力无心”。于是,一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了某些部门或是个人的光鲜“面子”,却在悄然无声中伤害了公信力的“里子”。这就需要把监督“探头”直插村居一线,发挥近距离监督优势,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提质增效。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毋庸置疑。护航三农基础设施建设当加大问责的力度。相关的职能部门首先得做好事前的规划和审批把关。考证自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否达到修建标准,是否具备修建条件?看看修建的过中是否有因为“面子”的“政绩工程”?需要在技术及标准层面,确保需求预测不偏离实际,需要做好建设投资、运维成本、财务分析、及政府补贴考证。总之,没有好的、有效的约束决策机制,就难以规避基础设施设施“坑农”尴尬,让建设符合地方的长远规划,增加民众福祉。
最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是花多少“钱”的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公信力问题,不容有所闪失。只要相关监督部门切实负起责任,管理者树立起法治观念、推进依法行政,从心理杜绝政绩工程,在规划修建阶段合理的进行专家论证、公开听证等,让所有的过程能置于“阳光下”,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装上一道“安全锁”。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