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时间:2022-09-20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南方日报

3.jpg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中央网信办等10部门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当前,数字技术通过加速城乡产业要素流动、精准对接公共服务供需、动态统筹地方空间管理,日渐成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地方治理高效化等方面展现出喜人的积极效用。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进一步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数字之花在乡村绽放

  数字化产业链条,赋能农业现代化。数字化技术凭借其实时反馈的动态性、市场供需对接的及时性及智能化决策的精准性,颠覆了乡村传统靠人力、凭经验运作的小农模式,推动了乡村农业全产业链条提质升级与产业融合,极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乡村的产业兴旺与共同富裕奠定了生产力基础。

  数字化服务供给,赋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数字化技术在业务同步、数据共享、协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其在模式创新、供给方式多元化等层面赋能乡村公共服务的巨大潜力,其响应性、灵活性的特点能够更好地适配乡村地区散点化、差异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同时,疫情防控常态化与乡村流动人口常态化管理的背景下,数字化政务及公共服务体系也日益成为乡村公共服务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为乡村服务百姓、留住百姓、普惠百姓的长远目标指明了方向。

  数字化城乡管理,赋能地方治理高效化。数字化技术通过资产数据、项目任务、建设管理的可视化、共享化、智能化,能有效针对地方由于乡村分散、体制凝滞等原因所导致的乡村治理效率低下、集体资产不清、地方信任缺失等问题予以解决,让基层政府与乡镇节点间的管理、协调与沟通更加顺畅,使村民能更便捷地参与、获知、监督地方治理的诸多事宜,促进乡村治理中多元主体的协同统一,凝聚乡村管理合力。

  多元一体推动数字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完善基础设施,筑牢乡村数字化转型根基。同城市一样,乡村本身顺利承接数字技术的介入也需要一定的基础建设,具体来看,乡村未来需要建构软硬兼顾的数字乡村基础工程。在硬性需求上,进一步推动农村5G通信与光纤网络的普及,完善农村基础信息设施建设,布局乡村航空遥感卫星体系,建构城乡智慧物流,强化电子商务平台入村进乡,满足数字乡村发展所需的硬件设施支撑体系。在软性需求上,构筑人、文、地、产、政统筹管理的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明确乡村公平与发展两条需求主线,针对居民幸福与产业兴旺两大目标完善数字化乡村公共服务体系,探索乡村社会结构、治理结构的转型路径,引领乡村共治与自治的发展;逐层建构数字乡村区域管理网络、村落可视化系统等,以点串线、以线构面打造数字乡村底图;同时建立政产学研数字化合作系统,让乡村顺利对接科研院校的一线技术产出,将其转化为乡村基层治理及产业发展的数字动能。

  弥合数字鸿沟,全面提升村民数字素养。乡村数字赋能的核心在于将数字技术应用到人们生活、生产、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等之中,以赋予其发展更充足的内生动力。因此乡村数字赋能不仅需要“数字”,即创新性的数字技术应用;也需要“赋能”,即村民能力的赋予和施展。数字素养作为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能力,是村民充分适应及应用数字技术的前提和基础。在大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突破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的同时,需要重视乡村数字鸿沟问题的解决,以基层组织为主体,推动乡村个体数字赋能,提升居民数字素养。一方面,从观念上引导村民改变对数字技术的固有认知。凸显数字技术的多样性、易用性与便利性,结合乡村特点,让数字技术接上乡土的“地气”,破除村民群体对数字技术的忌惮;另一方面,从能力上帮助村民形成应用数字技术的技能。推动基层开展数字技术进万家行动,通过村民集体培训、针对性入户普及等差异化手段,让不同受教育水平、不同年龄代际的村民拥有基础的数字素养,让数字技术在乡村能够切实发挥作用。

  拓宽应用边界,探索数字化文化繁荣道路。数字乡村的应用目前集中于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社区管理等有形事项,在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等无形事项上仍有较大的开发空间。未来应充分利用高互动、强参与、重体验的数字媒体技术,针对地方代表性的民俗传统、非遗技艺及传统文艺等文化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创作,融合使用数字展示、虚拟现实、灯光投影等手段,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优质文化内容,促进地方文化自信、文化自豪感的形成,让地方文化深入人心。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促进优质文化的广泛传递,以数字化平台整合区域与各级文化资源,促进村落之间、城乡之间的文化流动与信息共享,搭建县域融媒体中心以对区域内乡村的文化传播、视频广播等进行统筹管理,建设地方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吴志才: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