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广大基层干部当用好“三农”工作“生动教材”,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真正手握“行动指南”、服务“发展大局”、站好“第一班岗”,为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添色彩。
脚踏实地“抓生产”,以“粮谷满仓庆丰年”端稳“中国饭碗”。“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民以食为天,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工作者奋力攻关突破技术壁垒、亿万农民辛勤耕耘创造丰收盛景,实现了从“自给自足”到“十八连丰”的非凡跨越,为国家经济建设、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迈向未来,仍要把抓好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摆在“首要位置”,广大基层干部当脚踏实地“抓生产”,既要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又要主动作为亮出担当,带领群众抢耕抢种“撸起袖子加油干”,更要注重落实生产者补贴政策,不断提升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真正以“粮谷满仓庆丰年”端稳“中国饭碗”。
因地制宜“建家园”,以“一山一水一风景”绘出“乡村画卷”。“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多变,从依山傍水的“海湾渔村”到梯田围绕的“小桥人家”,从广阔平原的“现代新居”到民风淳朴的“传统部落”,每一个农村都有其独特的风貌和专属的乡土味道,所以建设美丽家园当因地制宜,切莫“照抄照搬”。广大基层干部当立足现有基础、掌握资源禀赋、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努力还原最具“烟火气”、最能“暖人心”的乡村风貌,在积极吸收群众意见、尽力顺应民心民意中,建设出“留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心灵港湾。
敢想敢干“促发展”,以“人杰地灵百业兴”鼓起“农民腰包”。“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共享中华盛世,实现伟大中国梦”。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减贫奇迹”,让萦绕千年的“小康梦想”变成了现实,在全社会唱响了“只要勤劳肯干就能收获幸福”的奋斗强音。如今,我们踏上了新的征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愈发恳切,广大基层干部当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切不可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是保持住“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头脑,为发展优势产业、带领群众致富“保驾护航”,真正在敢想敢干“促发展”中走出一条风光旖旎的致富大道,以“人杰地灵百业兴”鼓起“农民腰包”。
“三农”向好,则全局主动。广大基层干部当以扎实举措推进农业增长、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真正用脚踏实地的奋斗、开拓创新的思维、科学系统的规划,书写出“三农”工作的新篇章。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