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问题明确指出,“此乃国之大者”“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从黑龙江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的实际出发,坚持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上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做出系统性的安排,极大彰显了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鲜明特征。
敢挑重担: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粮食安全事关政治大局、事关战略全局、事关根本利益,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围绕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心系“国之大者”,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展现新的作为,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坚决当好保障农业产品供给安全的“主力军”,当好国家粮食统筹调剂最可靠的”供应地”,让黑龙江“大粮仓”始终成为国家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安全力量,并就此作出明确部署。
总体发展目标是: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着力改造中低产田,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亿亩以上,实现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600亿斤以上、保持全国第一。
为此,着力向五个方面要产能:一是坚持向耕地保护要产能,多措并举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源头上遏止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二是坚持向优良品种要产能,视种子为粮食之基,农业之“芯”,深入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三是坚持向先进科技要产能,大力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建设国家粳稻口粮战略保障基地、玉米和大豆优质粮源生产基地;四是坚持向规模经营要产能,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田间科学管理;五是坚持向政策支撑要产能,新建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加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开展技术攻关,着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敢当先锋: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保障粮食产能,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这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实施现代农业振兴计划,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推进规模化、数字化、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坚持继续发挥农业大省的比较优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并综合推出四大举措:
一是打造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坚持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二是建设全国最大的绿色粮仓、绿色厨房,大力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农产品,做优叫响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三是创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实施北大荒集团“三大一航母”建设工程。四是提高“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层级,加快建设黑龙江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打造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万亿级产业集群,全产业链发展现代畜牧业,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核心区,加快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发展。
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与农业生产组织管理现代化的有机统一,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软件”建设,牢牢抓住了以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个根本,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坚强保障。
敢为人先: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
树立大食物观是有效分散主粮风险,确保粮食安全的有效之策。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要树立大食物观”,其主旨就是我们不仅要向主粮要食物,也要向“副”食要食物,“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大食物观重点是粮食安全,根本是食物安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让更多人吃上优质、可口、放心、丰富的龙江农产品,为更有底气、更为安全的“中国粮食”作出更大贡献。
明确推出具体举措,主要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黄金奶牛养殖带、林业资源丰富等优势,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和食物品种,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种养业、生物农业、冷水鱼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北菜南销生产基地和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向森林、江河湖泊、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强化肉蛋奶、果蔬、水产品、山特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加快构建食物安全保障体系。
我省积极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既是观念转变更新的引领,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更是化解主粮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极大回应了新时代要树立大食物观的客观要求。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