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对于贵州打造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产业引领,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其一,“三变”改革重构贵州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前端着力,以村为单位、以城市资本为载体,推动乡村资源变资产;中端聚力,以项目为支点、以产业发展为动力,引导集体资金变股金;末端发力,以区域为主体、以占股分红为抓手,促进农民变股东,通过政府与社会投入重资产并承担风险责任,农户轻资产甚至零资产加入,实现收益最大化,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其二,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通过政府落实高标准农田规划与保护、科技助推小型农机进山丘、引进推广特色优势杂粮和优质稻、农业企业打通产供销线路的一条龙措施,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打造一批具有贵州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其三,数字产业强链行动推动贵州产业转型升级,数据要素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活力。以“互联网+政府服务”的理念,依托“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实现各政府部门间信息的融合与交流,提高政务效率与乡村治理水平。
注重人才引领,构筑乡村振兴强支撑。其一,做好帮扶监测,培育技能型就业者。要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就业支持力度,拓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其二,广招英才入乡,扩宽乡村人才来源。依法依规探索以投资入股等方式吸引人才入乡,允许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其三,坚持教育为本,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县域高中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石所在,根基所系。其四,坚持主体多元,形成乡村振兴合力。
加强生态引领,守住乡村振兴硬底线。其一,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强化规划引领。其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加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升级改造电网、宽带、互联网,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其三,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综合治理环境问题,实现村镇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要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乡村生态振兴需要城乡资源和要素的良性互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强化文化引领,凝聚乡村振兴众人心。其一,明确乡村文化建设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程度。其二,保护和建设特色文化资源,提升资源价值。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品牌。同时推动民族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发展,创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示范村。其三,农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通过“乡村+民宿”“乡村+文创”的方式招募新村民,共建新社区,以新的市场需求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坚持组织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乡村振兴是从中央到村庄的系统工程,“省市县镇村”五级书记需要齐发力,不松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全面推进贵州乡村振兴进程。基层党组织是党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战斗堡垒,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全面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