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李强:高质量做好支持"两重"建设各项 ...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夏”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五个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2-04-27 人阅读 评论
来源:贵州日报

2.jpg

  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对于贵州打造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产业引领,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其一,“三变”改革重构贵州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前端着力,以村为单位、以城市资本为载体,推动乡村资源变资产;中端聚力,以项目为支点、以产业发展为动力,引导集体资金变股金;末端发力,以区域为主体、以占股分红为抓手,促进农民变股东,通过政府与社会投入重资产并承担风险责任,农户轻资产甚至零资产加入,实现收益最大化,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其二,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通过政府落实高标准农田规划与保护、科技助推小型农机进山丘、引进推广特色优势杂粮和优质稻、农业企业打通产供销线路的一条龙措施,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打造一批具有贵州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其三,数字产业强链行动推动贵州产业转型升级,数据要素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活力。以“互联网+政府服务”的理念,依托“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实现各政府部门间信息的融合与交流,提高政务效率与乡村治理水平。

  注重人才引领,构筑乡村振兴强支撑。其一,做好帮扶监测,培育技能型就业者。要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就业支持力度,拓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其二,广招英才入乡,扩宽乡村人才来源。依法依规探索以投资入股等方式吸引人才入乡,允许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其三,坚持教育为本,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县域高中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石所在,根基所系。其四,坚持主体多元,形成乡村振兴合力。

  加强生态引领,守住乡村振兴硬底线。其一,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强化规划引领。其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加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升级改造电网、宽带、互联网,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其三,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综合治理环境问题,实现村镇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要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乡村生态振兴需要城乡资源和要素的良性互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强化文化引领,凝聚乡村振兴众人心。其一,明确乡村文化建设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程度。其二,保护和建设特色文化资源,提升资源价值。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品牌。同时推动民族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发展,创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示范村。其三,农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通过“乡村+民宿”“乡村+文创”的方式招募新村民,共建新社区,以新的市场需求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坚持组织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乡村振兴是从中央到村庄的系统工程,“省市县镇村”五级书记需要齐发力,不松劲,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全面推进贵州乡村振兴进程。基层党组织是党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战斗堡垒,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全面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