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李强:高质量做好支持"两重"建设各项 ...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夏”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播种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时间:2022-04-01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当代广西》

1.jpg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大历史观,何以观之?要深刻认识稳住农业基本盘的历史性意义,深刻理解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深刻领会牢牢把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历史性命题,深刻把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性任务。从大历史观看“三农”,才能更精准把握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努力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守住两条底线,夯实乡村振兴之基。两条底线如车之双轮,缺一不可。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关键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需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藏粮于技,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在“一粒种子”问题上下足功夫。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就要毫不含糊延续好扶贫措施,“扶上马、送一程”,在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在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上下功夫,在强化重点区域帮扶上下功夫,在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实上下功夫,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抓实产业发展,谋划乡村振兴之策。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要坚持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做好“特”字文章,立足独特的农业资源禀赋,持续打造农业品牌;以科技创新为根本支撑,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激发乡村业态活力;以龙头企业为重要力量,把产业链条补起来,借“工业化理念”谋划乡村产业发展,打造更多“网红”农产品……围绕“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着力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在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中,不断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推进人才振兴,激活乡村振兴之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在“三农”问题上凿石开路、攻坚克难,既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党员队伍,选拔一批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党员干部到乡村奉献,又要持之以恒培养农业领域科学家和现代科技人才,壮大具有“新形象、新思维、新模式”的“新农人”队伍。要坚持依靠人才、留住人才,把本土能工巧匠用起来,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出来,把各方乡贤精英招引回来,让人才在乡村振兴这个大舞台上展现新作为,凝聚起中国农业最基础、最深厚、最磅礴的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动能”。

  摘自《当代广西》2022年第5期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