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2025年1月2日 星期四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 1
  2. 2
  3. 3
  4. 4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深化农村改革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2-03-23 8951人阅读 0评论
来源:社科院网站

2.jpg

  乡村振兴是破解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为实现乡村厚积薄发,应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构建和创新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开启农村改革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改革与时俱进、守正创新。2013年至2022年间,我国共出台了聚焦“三农”工作的10个“一号文件”,成为新时代农村改革的政策引领。2013年到2017年的“一号文件”聚焦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进党章。2018年至2021年的“一号文件”主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展开了顶层设计,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2022年的“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了“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改革是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改革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持续提升。2021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31元,约为2012年的2.39倍;农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5916元,约为2012年的2.69倍。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的3.10∶1降至2021年的2.50∶1。城乡户籍改革的政策框架基本构建完成,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及框架路线逐步完善。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2013年至2020年,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实现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为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助力。

  以改革创新释放乡村发展活力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持续推进“五个振兴”。

  一是以改革促进产业振兴。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重点。推动实现粮食生产环节各种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推动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以及粮价合理上涨,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扶持符合乡村功能定位的农业龙头企业,探索龙头企业带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共生发展的模式。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配置优化,探索创新农业新业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创新三产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创新农村电商发展平台,推广和规范短视频、直播等带货模式,促进产销对接和农民增收。鼓励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租赁经营、资源开发、资金入股等方式,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参与专业化公司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项目,构建可持续的多元主体利益联结机制。

  二是以改革推进人才振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应对农村精英大量流失产生的人才“空心化”问题。创新人才培育机制,精准识别引领性强、需求量多、带动力大的关键性人才,在创业、贷款、技术等方面给予精准扶持。创新引人机制,探索入乡人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取得等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志愿者队伍规范化建设,以志愿服务助推乡村振兴;以项目合作、产业发展凝聚人才。建立灵活机动的激励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利用节假日和闲暇时间服务乡村。实施“城归兴农”工程,创新人才返乡的机制和配套政策,支持城市人才到农村创办领办农业企业。

  三是以改革推动文化振兴。文化是乡村振兴灵魂。充分挖掘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文化意蕴,建立乡村文化基因库。保护传承乡村特色文化,保护特色民族村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深入挖掘特色传统节日文化底蕴,探索振兴乡村优秀文化的机制。以艺术设计激活乡村沉睡文化资源,以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拓展乡村文化创新力,探索将艺术设计与乡村建设相融合的创意形式。打造和培育新时代“乡贤文化”,构建乡贤文化引领乡村新风尚的机制。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探索将红色文化、优秀农耕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合的新形式。

  四是以改革实现生态振兴。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支撑点。科学评价产业绿色发展情况,构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支持机制,建立和完善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财政补贴政策制度。开发涉农绿色金融产品,满足生态振兴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需求。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改革,推进探索生态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健全生态资源价值评估制度及实现机制。探索建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机制。构建绿色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探索绿水青山“颜值”与金山银山“价值”的良性互促机制,协同推动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

  五是以改革加快组织振兴。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证。建设高素质干部“领头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政治引导功能和经济引领功能,形成以经济功能为支撑、以政治功能为统领的互动格局。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互促模式,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创新合作社、供销社、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民的组织带动模式。创新党建链接整合资源的机制,打通体制性主体和社会性主体之间的“断头路”,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机制。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探索将村规民约融入德治、法治、自治的乡村治理模式。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构建“互联网+”精准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

  以系统思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以系统思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统筹推进“五个振兴”,探索农村集成改革路径和机制。以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为组织载体,集成推进人才、土地、金融、产业、农村集体产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改革。探索建立一套促进“人、地、钱”三要素市场化配置,产业协同发展、生态价值高效转化的制度体系和创新机制,推动农村各项制度相互衔接、协调互补。瞄准关键领域引领改革纵向推进,将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人才培育、文明乡风、生态建设相结合,探索乡村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融合机制。着力构建农村集成改革的联动机制,破解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掣肘的问题,消除农村改革创新零散化、碎片化难题,确保各项改革创新之间有机衔接、相互支撑。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推进农村土地、金融、科技、农产品等平台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要素流转交易及市场化配置。以乡村地权作为政策改革的突破口,深化“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的激励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进城的成本,为乡村人才、产业及乡村建设提供用地保障,从而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推动城乡规划、生态保护规划、产业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一体设计、多规合一。落实都市圈规划,培育多层级联动的乡村振兴战略增长极,构建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传导机制,探索大都市产业疏解撬动公共资源及先进要素向乡村流动的机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精准扶贫的政策机制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机衔接。借鉴精准扶贫经验,深化实施“五级书记一起”的工作机制,完善乡村振兴的相关实施细则、工作推进机制,构建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科学考核监督办法,推动相关政策在基层落实见效。构建产业扶贫、人才扶贫、文化扶贫、生态扶贫、党建扶贫与“五个振兴”有效衔接机制,细化落实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借鉴脱贫攻坚的先进理论和经验方法,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完善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

  (作者单位:西昌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研究所)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0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