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聚人才之力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时间:2021-08-17 人阅读 评论
来源:新华网

2.jpg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人才支撑。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基层党委要坚决扛起党管人才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断提升人才工作水平,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唯才是举“引外力”,汇聚“一潭甘泉”。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历史证明,越是坚持五湖四海,越是求贤若渴,人才就越多,社会发展就越快。要推动优惠政策集成化,制定落实乡村人才激励、财税、创业等政策,以政策红利吸引更多懂农业、善经营、有技术的专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支持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要拓展聚才方式,扩大引才“朋友圈”,既要主动走出去,全职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吸引本地在外成功人士、优秀农民工回乡创新创业,又要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柔性引进农业产业规划管理、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急需紧缺人才,把更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汇聚到乡村振兴一线。

  培育赋能“修内功”,涵养“一河清流”。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树木要长得枝繁叶茂,离不开细心的管护;人才要想快速成长,也离不开精心的培育。要坚持专业培训和党性教育相结合,将理想信念、道德品行、职业操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人才对党和国家全面振兴乡村目标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坚定人才扎根乡村建功立业的决心和信心。要紧扣乡村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制定培训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点餐+派餐”等方式,加强对农业生产经营、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人才队伍的培养,切实为乡村培养一大批能工巧匠、致富能手、产业带头人和职业经理人。

  铺路搭桥“施才智”,激活“一池春水”。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人才引进、培育是手段,用好才是最终目的。要立足产业发展实际,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搭建科技攻关、产品研发、名师带徒等平台,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要善于给人才交任务、压担子,根据人才专业领域、成长经历等情况,积极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等服务,鼓励支持优秀人才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创办领办经济实体、指导帮助产业发展,真正把专家人才的智力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切实推动乡村人才和产业发展互融共进。

  激励保障“优服务”,引领“一股潮流”。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一时红利留不住人,必须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要强化服务意识,当好人才的“娘家人”,认真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协调解决人才在住房保障、待遇落实、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关键小事”,切实让人才舒心生活、安心工作。要加强典型引领,深入挖掘宣传在乡村振兴一线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典型,把优秀人才从“基层幕后”推向“公众台前”,引领更多人才在乡村振兴火热实践中贡献才智、建功立业,用情用心用力绘就人才聚产业兴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