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新制定的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施行,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法治保障。
乡村振兴促进法包括10章,共74条,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组织建设等方面,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发表了题为《乡村振兴 法治先行》的署名文章。文章强调要深入领会把握乡村振兴促进法精神实质和内涵要义,重点包括3个方面:
01
一是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这个核心,以法律实施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乡村振兴,不只是兴旺的产业、良好的设施,还包括繁荣的文化、优美的环境、文明的乡风,是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全面振兴。乡村振兴促进法着眼增进农民福祉,按照“五大振兴”的布局安排,用5章38条对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作出具体规定,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要求用法律制度固定下来,这也是法律的主体部分。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要坚持目标导向,把全面振兴的要求落实到位。因地制宜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解决好用地难、贷款难等关键制约,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健全完善产业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乡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建立健全党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02
二是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保护农村生态屏障安全、传承中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这三大历史任务,以法律实施促进农业多种功能拓展、乡村多元价值提升。三农的基础性、战略性、重要性,根植于农业的多种功能,源自于乡村的多元价值。乡村振兴促进法对发挥乡村特有功能作出明确规定,我们要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农产品是人们基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农产品保供保的是生命安全、生存安全,是最根本、最基础的安全。要按照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点解决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机制保障,打赢种业翻身仗,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乡村占国土面积的97%以上,承担着为国家、为城市提供生态屏障和生态产品的重要功能。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要传承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保护,引导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乡村文化产业,既为乡村铸魂,也为民族留根。
03
三是紧紧围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这个关键,以法律实施促进高素质新型农民培育、保障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乡村振兴,农民群众是主体,必须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振新征程农民精气神,全面提升新时代农民整体素质。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是贯穿法律始终的一条主线和根本原则,并对农村思想政治、道德文化、社会文明等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领会这一关键部署,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充分发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发挥村规民约积极作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快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相结合,大力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大幅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要始终坚持把保障好、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作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为农民而建、为农民而兴的要求,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规范村庄撤并等行为,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让农民吃上长效的“定心丸”,使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
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和施行后,美丽乡村公司集体组织学习和研究,为公司探索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和路径。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顶层设计
数字化手段促进“五大振兴”
产业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美丽乡村公司以“产业数字化 数字产业化”作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思路,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竞争力。此外,公司还不断研发乡村物流和营销等体系建设,为衍生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而努力。
人才振兴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其中高质量数字化人才培养是人才振兴的新任务。
经中国投资协会农业和农村投资专业委员会批准,中农委数字乡村研究院在美丽乡村公司设立,并与上海交大、苏州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面向全国范围基层干部、基层党建负责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乡村振兴培训、专题培训、农业经营管理培训及非遗文化技能培训。乡村振兴促进法施行后,公司将实时更新培训课程,大力提高大力提高“三农”干部、新型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的“数字心智”水平、数字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
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美丽乡村公司积极探索运用数字化手段构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激励方式,以有效实现乡风文明持续向好。先后开发了“荣誉值+”“乡村积分通”等积分制产品。同时,将区域的乡村文化通过app平台多元化展示,大幅度改善乡风文明,从而帮助区域实现文化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双重发展。
生态振兴
当前,各地都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助力该项工作高效、快速开展,美丽乡村公司在乡村数字治理体系中,植入特定的功能模块,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模式”,有效实现乡村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有机整合。
组织振兴
在促进组织振兴方面,美丽乡村公司强化“智治”引领的乡村治理模式,进一步完善乡村数字治理体系顶层设计,通过数字化平台巩固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及其他基层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建立更加有效、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使乡村治理从单向管理为主走向“智治”引领的“三治融合”协同治理。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