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党的19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一项国家战略。19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报告还就此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而乡村振兴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措施。
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乡村振兴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二、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三、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新动力;
四、乡村振兴明确了乡村发展新任务。
为什么说乡村振兴是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的有力措施?笔者认为,乡村振兴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国情所决定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之中,即使在城镇化完成后,农村还有4亿左右人口,因此没有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国乡村一方面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生活条件落后等现象。
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民逐步上楼进社区,但是城市应有的相关服务不能完全进入,同时乡村发展又失去了原有的乡土气息和文化氛围。
城乡间的差距已经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一大因素。如何缩小差距,使得城乡均衡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而乡村振兴则是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必由之路。
二、重新看待乡村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有着几千年的农耕史。建国以来,在几十年的工业化进程中,乡村为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重提乡村振兴是对乡村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也是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乡村的地位与作用,乡村振兴与复兴也体现了我国农村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三、在中国经济发展中,重新定位乡村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央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从2003年开始,连续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于“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17大和18大分别提出了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对推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发展动力来看,政策重点侧重于城市,使用的政策手段是城市和工业对农村的反哺和扶持,把农村放在了城市的从属地位。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则把乡村放在了与城市平等的地位上,立足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这是一种思路的根本转变,确立了全新的城乡关系。
四、乡村振兴的20字方针指出了未来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向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对未来乡村发展总体要求,这5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落实20字方针,能够提高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农村高质量脱贫,助推农民致富增收。
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对策为以下几点:
一、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在于政府职能和市场作用,关键是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快农村经济转型,但应当遵循规律,必须考虑区域差异,不能一刀切,需要充分发挥城市和经济转型的拉动作用,乡村振兴不能仅凭乡村一方的力量去实施。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整体性的工作,需要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要尊重自然规律和发展规律,强调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农业农村优先、农业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乡村发展质量和乡村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当前的乡村振兴要放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按照城乡一体化、城乡互动的新型城市化战略来引领。建立城镇对农村的协作和援助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转移。同时,城镇基础实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也需要向农村和农民延伸。
二、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包括农村经济制度、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等
从2021年开始,农村土地制度将迎来3项改革措施:
1、继续落实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
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只有稳定承包关系才能放心流转其他村民的土地进行耕种,而延包政策的落实也能够促进农业向现代化转型发展,稳定我国的粮食生产问题。
2、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今年的新政策允许农民利用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另外,允许闲置的宅基地纳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范围,村里可以根据情况把这些土地入市,让村集体经济成员参与分红。
3 、探索宅基地3权分置增收形式,鼓励有偿转让
这项措施在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住房的权益下,鼓励已进城落户的村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宅基地和农房,全面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繁荣发展。
三、构建农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力度,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建设智慧农业,设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促进农民充分就业、持续增收。
乡村产业是振兴乡村的关键,产业空间的规划一定要考虑乡村相关的距离范围之内,因产业链延伸、产业链集聚、产业链关联都需要一定的产业空间做配套条件。
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如果我们了解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就会知道,城镇化就是农民进城并且安居乐业的过程。农业人口的减少会减轻国家支持乡村振兴的压力。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从1990年到26.4%提高到现在的60以上,从农村向城镇转移了接近3亿人口。这种转移给农村带来了以下变化:
1、增加了农村的人均占有资源。30年前,我国农村人均耕地不到2亩,由于农业人口的大量转移,目前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为3.6亩,户均约10亩地。由于可耕地面积增加,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农业经营收入。
2、农村人口的减少,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适度规模经营。现在我国户均耕地10亩左右,相当于日本的1/3。如果将来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种植,那么我国的户均耕地规模至少要提高到现有水平的两倍以上,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小型农业机械的作用,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
3、农民通过非农就业和进城打工,使得收入来源发生了变化。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城镇吸纳非农就业的哪里在不断增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会越来越高。
4、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可提供的建设用地会越来越多。因农业人口的转移,将会打造大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闲置出来。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为19万平方公里。
随着农村人口的进一步减少,未来之星闲置的土地资源可以通过城镇化或非农化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这也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资源基础。
5、农村人口减少,城镇人口增加,会加大对农产品商品化的需求,并且城市居民多元化的需求会刺激农业调整经营结构。当农产品商品化占比越来越高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引导农民针对城市需求调整农产品结构,进而增加农民的经营收入。
当前,都市圈农业的发展,已经体现出这一发展趋
五、就地非农化也是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乡镇企业的总产值,在工业经济总量中,占据了1/3,而在沿海地区更是占到了70%。即使现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工业布局,仍然没有脱离当年的发展轨迹。珠三角和长三角的道理制造业企业的布局,仍然以原来的乡镇和村庄为依托。
随着我国工业园区成本的不断攀升,房地产开发受到严格的政策调控,工业发展急需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低成本的发展空间。这就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因为这国家对乡村振兴的支持政策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集体土地入市。
结语
当前,中国农业已进入高成本时代,要提升中国农业的发展质量,必须从低成本策略向差异化策略转移,从资源的利用转向资源的功能性开发,把农业做成有奔头的产业。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促进中国农业发展,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问题的有力措施。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