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要充分认清形势,保持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的劲头,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准确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两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实施乡村振兴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力量,以积极有效的措施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从人员力量配备上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坚实基础。全国各地也因地制宜,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密切跟踪已脱贫人员的就业、生产生活等方面情况,防止因病返贫等现象发生,有力推进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创新发展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富民产业。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广西、河南考察期间,十分关注各地的富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分别看了沙县小吃、柳州螺蛳粉和南阳月季博览园。他强调指出,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各地要深入考察调研,准确掌握本地乡村的人文特色、土地资源、人员分布等情况,发展适合本地区的乡村振兴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逐步提高乡村人均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吸引更多青年返乡,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为青年群体提供发家致富的平台。
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提高群众创造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各地区领导干部要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力度,激励和号召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的天地大显身手,尤其要鼓励和引导群众主动挖掘本地区历史文化、人文资源、地理位置、土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充分抓住乡村振兴的关键契机,大力发展适合于本地区的特色富民产业。要深入调查研究,主动了解乡村群众的所需、所盼,探索开展乡村职业教育,鼓励乡村群众积极主动参加职业培训,开阔眼界、学习技术,提升乡村群众建设乡村、扎根乡村的能力,以丰富的创新力、创造力投身乡村振兴。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决心,投身乡村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