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乡村振兴,能否带来“耕读文明”的新复兴?

时间:2021-05-17 人阅读 评论
来源:新华社

  1909年,美国农业学者富兰克林·金考察东亚农业后,写下《四千年农夫: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永续农业》。作为“文化他者”,金博士敏锐捕捉到东西方农业在物质和行为层面的差异,并得出重要结论:如果(美国)要一直保持和平状态,不受饥荒和瘟疫的困扰,我们就必须自我东方化。“自我东方化”的要旨是东方人对土地的态度——虔诚。这样的描述或许是真实的,但作者并不知道形成这幅图景的“耕读传统”究竟是什么。

  传统农业是中华文明得以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中国古代哲学理论、价值观念、科学思维及艺术传统,大都受到农业文化的影响。例如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这也是农业生活的反映。乡土中国的文化景观皆来自农耕文化。

  1

  耕读文明:农耕文化升级版

  流淌千年的耕读文明上游,到宋代汇聚成洪流。随着唐代中后期士族门阀瓦解,以及宋代社会的大发展大变革,在文化方面出现三大新形式:一是平民百姓可以通过科举入仕;二是教育发达,文化普及,以农民为主的广大民众有学习知识的热情和条件;三是大量落榜考生未能科举入仕,沉淀在农村家乡,以新面貌继续务农。因而,边耕边读成为常态,耕读二字联合,作为专词在宋代应运而生。

  耕读文明源远流长,由零星的隐士行为发展成士人行为,再扩展为普通的农家行为,从特殊现象到普遍的人生信条、生活模式、价值取向。具体来说,对农家而言,读书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对士人而言,耕读不仅是科举必须,也是生活乐事。

  龚自珍在《农宗》中的归纳精辟透彻:礼莫初于宗,惟农为初有宗。作为国家权力象征的“社(土地)稷(谷物)”,也是与忠君孝悌的宗法伦理捆绑整合,框定传达天人合一、耕读传家的观念制度。

  在中国传统语境中,耕与读绝非两种各自为业的营生技能。以耕读为方法,以传家为价值核心的中国农业,含纳农业生产的主体对象、观念、制度、技术和审美。它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美学理想,也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载体和产物。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讲得明白:耕读传家、半耕半读人人熟知,在中国耕与读之两事,士与农之两种人,其间气浑然相通而不隔。农耕中国的上层建筑和乡土知识在耕读之间相互融通演绎,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耕与读的关系亦变动交叠。

  耕读统一才能形成耕读文明。耕读文明是文化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化形态,把文化融进社会不可或缺的生产活动,号召士人像重视读书一样重视农业,号召农民像重视生产一样重视文化。正如两宋之际的李石在眉州劝百姓耕读结合时所云:“稼与学并兴。”这种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结合、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并举的模式,既是生产模式也是生活模式。

  对比观察今日之“鸡娃”教育,农业不曾有一席之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开展耕读教育”。事实上,文化与农业较好结合,对于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直接且深远的作用,耕读传家堪称农耕文化的升级版。

  2

  乡村振兴:耕读文明新复兴

  “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辛弃疾在江西农村居住了20多年。“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陶渊明41岁辞官,把耕读生活中悠然和谐的人居环境描绘为世外桃源。

  “百艺莫如耕读好,千金难买子孙贤。”几乎每个乡村都有祠堂和宗族运作管理体制。在宗法制的传统农村,耕读传家是百姓根深蒂固的生活理想。宗族教育是宗族事务的一件大事,每个宗族都期望自己的族人有读书人,能出秀才、举人、状元。“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等家训都反映古代耕读文化在乡村的兴盛,也反映耕读之家的文化传统和传家寄托。

  耕读并非单指耕田与读书,而是包括农耕基础上所有生产活动,及其建立在儒学内核上的有关道德礼仪、教化伦理的全部内容。耕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其一,实行体力劳动与读书求知相结合的文化模式。其二,弘扬仁爱精神,构建怡情养性的文化生活。其三,崇尚“读书荣身”,注重读书效果。其四,鼓励博览群书,以文会友。

  耕读文明与当前的乡村振兴相交融,发展出一个个“看得懂、学得会”的现实范本。在天津举办以耕读传家为主题的农民读书节,“三农”主题图书大篷车深入村镇集市、农家书屋、村镇讲堂。

  在重庆长寿,“慢城”建设正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传统川东农村里,一个“湾”就是一个农民聚居点。这里主打“白墙青瓦素雅风”的秀才湾,不搞大拆大建,挖掘耕读传家的文化内涵,将有百年历史的保合书院原址修复,供中小学生研学体验,感受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

  在江苏常熟,围绕蒋巷的农耕文化,特色民宿蒋巷书院的客房以二十四节气命名,让古村的住客既感受到诗意般的江南风景,又亲近脚下的土地。

  乡村振兴需要深挖农耕文化的乡村旅游价值,形成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如此既能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又能使乡村文化更快更有效地转型。当然,耕读文化在新时代的复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重点应是健全新耕读文化行政管理机制,营造浓厚的新耕读文化区域保护和开发氛围,挖掘新耕读文化特有价值,协调各层次利益关系,共建新耕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