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对于坚持和加强党对组织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进组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提高组织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三农”工作的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强和改善党对乡村振兴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动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让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和“神经末梢”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扛起推动乡村振兴的组织担当和时代使命。
当好“播种机”,把党的主张“种”在群众心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是领导一切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责任,需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发挥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让党的各项政策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要种出“信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党的政策方针送到群众身边,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群众心里,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形成乡村振兴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汇聚强大力量。要种出“自信”,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讲清楚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宗旨、强农惠农的政策等,让群众吃下“定心丸”,增强“眼前得甜头、心中有盼头、干事有劲头”的信心,主动摒弃“等靠要”思想,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要种出“文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探索建立信用建设体系,选树宣传乡村振兴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让文明之风浸润心田,使农民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当好“黏合剂”,把优秀人才“聚”在党旗之下。“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开启乡村振兴大门的“金钥匙”,要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精确靶向、精细导向、精准定向,把广大党员、群众、人才的思想、力量、智慧凝聚起来,让德才兼备者站在舞台中央。要蓄足农村党员干部“动能”,以换届为契机,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加强在人才理论、人才战略等方面的培训教育,把火热一线作为磨砺才干、积累经验的练兵场,增强“扛得起”“过得硬”“下得难”的能力素质。要释放外来人才“智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基层发展环境,吸引一批懂农业、爱农村、有技术的专业人才“落户”乡村;打好“感情牌”,吸引“懂经营管理之道、对农村知根知底”的在外能人回乡发展,借助成熟技术、成型经验、运转资金等优势,大刀阔斧地培育拉长产业链条,蓄足乡村发展后劲。要激发本土人才“潜能”,依托技术培训机构、职业学校等教育资源,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让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涌现。积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探索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的新机制,发挥本土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将人才流向农村,让农民跟得上新时代的技术脚步,推动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当好“指南针”,让产业发展“靶”向新的理念。中国的农村千差万别、资源禀赋各不相同,推进乡村振兴既要熟悉上级政策、吃透上级精神,强化“一盘棋”思想,又要善于解剖麻雀、下好本地区每一步具体的“棋子”,确保方向不偏、行稳致远。站在新发展阶段,必须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要抓住特色产业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旅则旅,找准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以提升产业科技支撑能力为重点,与群众的意愿和需求“零距离”对接,实现“一镇一品”“一村一品”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增强乡村振兴的底气和硬气。要秉承“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把“绿色发展”深刻融入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找准生态底线与产业发展的最佳平衡点,不断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着力构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生态经济体系。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充分调动农村参与绿色发展理念落实的积极性,让乡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当好“火车头”,让乡村治理“奔”上善治之路。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根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和带动乡村治理激发新活力。实践证明,随着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过去村级事务中“一言堂”“一支笔”的做法已经行不通,只有走乡村善治之路,才能让农村充满活力、和谐有序。要坚定不移地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健全重大事项、重大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的机制,杜绝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投身乡村振兴新实践,帮助群众拓展致富渠道、增强致富技能、解决棘手问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民主议事力度,让群众在党组织领导下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参与村级发展决策的全过程,变“替民做主”为“由民作主”,让乡村发展的“脑子”活起来、“路子”阔起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