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是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美好生活不仅有物质层面的衡量维度,也有精神层面的评价标准。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文明素养状况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推动乡村振兴必然要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注农民精神生活,这是引领农民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肩负着提升人民思想道德水平、调动人民参与现代化建设积极性的使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更好地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养、引导农民追求美好精神生活,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当前,一些农民的主体意识不强,对乡村振兴战略认识模糊,也有一些农民不知道如何参与乡村振兴或对自身能力及参与效果不自信,这都阻碍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由潜在向现实转化。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用“接地气”的语言、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做有针对性的工作,帮助农民认识乡村振兴,了解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培育农民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有益于在农民群众中形成“乡村振兴、责无旁贷”的共识,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能涵养农民民主、法治与道德意识。引导广大农民形成健康的民主观念、良好的法治意识、较高的道德素养既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乡村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现代化提升的重要体现。在农村开展法治与道德教育,帮助农民厘清法律权威、道德底线、人情边界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培育农民自我管理意识、在农村强化法律权威地位、建构农村现代道德体系,为乡村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引导农民依法、有序参与乡村治理,提升村民自治的质量与效能。
思想政治教育将增加农村留才、引才的吸引力。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破农村人才瓶颈的制约,遏制农村人才“失血”现象,恢复农村人才“造血”能力。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乡村价值流失、漠视乡村价值的现象,是引发农村人才外流、农村引才难的重要因素。要做通农民思想工作,帮助农民认清乡村的内在价值,重建农民乡村价值自信,让有知识、有能力、有眼界、有号召力的乡土精英愿意扎根农村、奉献农村。要通过思想工作帮助人们破除城市价值迷思,认识到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所在,吸引各行各业的人才来到农村、服务农村。
思想政治教育能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是乡村振兴的迫切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文明程度显著改善,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攀比、对待老人薄养厚葬等不文明现象;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老年人、妇女背负着沉重的思想负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孤独感与不安全感;青年农民与其父辈之间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程度的失衡,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代际价值冲突。回乡、返乡农民不同程度存在城乡生活方式、文化认同、思维方式的断层,影响了农民思想稳定与人际关系和谐。这些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仅靠传统的乡规民约等自治性规范难以很好地解决。要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文明乡风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与引领,大力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澄清农民的价值困惑,疏导农民心理障碍,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乡村风气,塑造心态阳光的新时代农民。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