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时间:2021-04-12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东南网

3.jpg

  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国际粮食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形势下,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对粮食安全提出具体规划和意见,这充分表明了中央对当前国际形势以及我国国情、农情、粮情的深刻把握。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明确保障粮食生产,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历朝历代治理的经验表明,“若年谷丰登,衣食给足,则国富而民安。”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必须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通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确保粮食生产的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以确保粮食生产。中央和地方要共同负责,不断加强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统筹战略规划;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

  确保粮食安全,在粮食增产增收的基础上,还需做好粮食储备。“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在注重农业生产的同时,更要不断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做好粮食储备,就必须确立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粮食储备底线思维。建立和完善粮食储备机制,在粮食战略储备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储备力度。健全和完善粮食储备立法,实现依法储备、依规储备。通过提高粮食价格或增加农业补贴方式,实现农民收益增加,从而调动农民产粮、售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储备的稳步增长。

  实现粮食安全生产,还要从科技上加以解决,确保增产增收。农业科技的发展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要靠科技,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让更多的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发展农业科技,解决粮食种子问题。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进行种子库建设,同时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牢牢掌握粮食种业的自主权。采用科学的技术和手段,在科学精神的指导下,积极有序地开展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智慧农业。

  确保粮食安全还需从基本生活习惯做起,做好粮食节约,避免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针对粮食浪费现象,要加强立法工作,建立起以法治为主体的长效监管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要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增强粮食节约意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加强宣传教育,使“俭以养德”的观念深入人心,切实培养“吾心独以俭素为美”的习惯,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风气。

  乡村兴,百业兴;粮食稳,天下安。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尤其是农业的产业安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十四五”时期,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牢固树立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把影响粮食安全的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相关的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供给保障能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