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齐成长、同繁荣、共持续,行动造就未来”。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连续多年超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然而粮食损失和浪费严重,情况不容乐观。
“餐馆里经常看到一些人嫌弃菜品口味,一筷子都不动就全部倒掉。”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名誉会长王瑞元说,在我国,餐馆、烧烤点,酒店、学校食堂、职工食堂等都是“浪费大户”。国人餐饮浪费现象由来已久,从个人陋习到社会文化,都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此外,食物浪费背后还反映出暴饮暴食问题,进而增加了肥胖及重油重盐导致的慢性病风险等,医疗负担将更加严重。要向舌尖上的浪费宣战,就要节粮减损,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节粮减损,需要立法保障长效机制。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厉行节约是一场“持久战”,要形成长效机制完善法律制度是遏制粮食浪费的有力保障,把制止浪费的“制度藩篱”扎的更紧更密。
节粮减损,需要从生产、储运和流通以及消费各环节集中发力。粮食安全涉及多方面,减损降耗和制止浪费成为重要着力点。多措并举降低生产、储运、加工等环节粮食损耗,建立粮食管理信息化系统,实时动态监管,及时抑制虫害、霉变问题,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粮食加工出品率,对加工副产品“吃干榨净”。
节粮减损,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大家节约粮食,杜绝浪费,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我国政府绞尽脑汁保障粮食安全,保证14亿人口有足够的食物供应,每个国人也应给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富足”。勤俭节约应成为新时代新食尚,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应该行动起来,杜绝浪费。
节约是永不过时的品德,惜粮是从不褪色的美好。节粮减损,是义务亦是是责任,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粮心”。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