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脱贫攻坚之年。4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陕西、山西、宁夏,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部署,为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不变、攻坚力度不减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精心选择产业项目,确保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贫困地区要顺利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换,必须从根本上扼制产业扶贫的短期化偏向,构建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决胜脱贫攻坚,实现贫困地区全面小康,确保脱贫有实效、可持续、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既需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又要注重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以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探索出绿色与扶贫的双轨交融、互促互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坚持绿色发展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谋划、举全党全社会之力组织推进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决定性成效。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消除,贫困地区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人群收入大幅提高。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还有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人口就业和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挑战与新风险。越在关键时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头脑清醒,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抓手,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扶贫道路,以绿色产业带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发展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调研时强调,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绿色发展作为新时代重要的发展观,其核心是可持续发展,其本质是发展的可再生性和永续性。一方面,绿色发展可以有效防范返贫、致贫风险。已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最大挑战。防范返贫、致贫风险关键是激活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实现由“输血”救济到“造血”自救,这需要有长期稳定的产业结构。以绿色发展统筹贫困地区经济、生态、社会各方面发展,提高贫困地区生态要素的利用率,因地制宜培育出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才能有效防范返贫、致贫风险;另一方面,绿色发展是提升脱贫成果的有效途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需求解决后,贫困地区的群众会对人居环境、发展环境和社会环境有更高的期待,这就更需要突出绿色发展,深刻落实“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理念,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更稳定、更长远的发展。
绿色发展是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必由之路。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也是决胜脱贫攻坚战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情况时强调,要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从地理环境角度看,我国14个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大多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高度重合,位置“深”、资源潜力“深”。这意味着常规性扶贫措施在深度贫困地区受限条件多、见效慢,要改变深度贫困地区的面貌,必须推动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两场战役的深度融合,绝不能以扶贫的名义搞“破坏式”开发和“大水漫灌”式刺激,更不能为了鼓起钱袋子而破坏生态。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挖掘深度贫困地区“绿水青山”潜能,采用小而精、稳而久的可持续发展路子,根据区域特点发展绿色生态农产品,打造“具有内涵”的绿色品牌。
绿色发展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续接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对“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调研时强调,要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从本质上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三农”发展的两个阶段,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发展基础,乡村振兴为脱贫地区后续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绿色”是乡村振兴的底色,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必备条件。在生态环境资源约束趋紧的背景下,优质绿色产品、绿色产业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保护生态资源的政策红利和政策激励日益凸显。坚持绿色发展,构建可持续的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体系,是贫困地区顺利实现从脱贫摘帽到乡村振兴过渡的重要载体。
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实施路径
以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要在遵循贫困地区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完善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增加脱贫的“绿色”含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补齐生态短板。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以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要以补齐农村生态短板为“先手棋”和“当头炮”。首先,解决群众集中关心的痛点问题。整合各种资源全力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绿化硬化等专项行动,探索创新运行模式,完善投入机制,明确设施由谁来管,确保设施运行有足够的经费。其次,加大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力度。根据地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定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筑牢区域优化生态安全屏障。第三,探索符合地区情况的生态扶贫模式。加强乡村生态环保机构队伍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成立生态建设专业合作社,设立基础设施管护员、乡村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
积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开拓发展空间。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是核心。以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要按照各地区资源特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开拓发展空间。首先高质量提升优势特色农业。依托贫困地区丰富多样的农业资源,以绿色发展为基本导向,坚持发展绿色、有机、高效农业,逐步淘汰低能、低产、过度依赖农资投入的农作物;坚持“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加快形成贫困地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农业体系。其次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严格贫困地区产业环境准入,以生态安全为底线,以环境承载能力为上限布局扶贫产业,同时大力挖掘贫困地区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生态功能,利用“生态+”模式,推进生态资源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
完善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夯实制度保障。绿色发展是一场发展观的深刻革命,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要打赢的硬仗,以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更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力度。首先,完善绿色农业激励政策。通过财政补贴、贴息贷款、特许经营等方式,加大对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支持。其次,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森林、草地等生态补偿制度基础上,创新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构建针对贫困地区的碳交易市场,让生态守护者受益。第三,要建立绿色核算和考核制度。将资源消耗的增减、环境污染的轻重、生态占用的多寡等内容纳入核算和考核体系,激发贫困地区自觉推动绿色发展的积极性。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