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远的基础性与战略性意义。
■重新认识农业的重要性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偏好和需求变得多元化与精神化,绿色食品产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与休闲产业等蓬勃发展,表明农业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是蕴含丰富的生态与人文价值。农业发展不仅要继续作出有保障的产品贡献,而且应该强化生态、康养、人文与社会等方面的功能。
其一,生态功能。农业在固碳、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强化农业的生态保育价值,是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构件。其二,康养功能。鉴于城市人口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农业的康养功能及其开发,正在成为既促进经济增长又增进社会福利的重要增长点。其三,人文功能。中国农耕文化所特有的“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价值信念,能够修正经济增长与物质至上的单极追求,重塑敬畏自然之心。其四,社会功能。农业是农户生计可持续、避免返贫甚至实现致富的重要保障,也是维系村庄网络与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规定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安全具有全局意义。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应该具有如下本质规定:
一是保产,以土地生产率为主线的安全农业。我国的人地矛盾不仅将长期存在,且有逐步增强的趋势。必须着力提高土地生产率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必须着力增进高品质农产品的产出率以保障食物产品安全,由此增进广大消费者的获得感与安全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底线。
二是高效,以劳动生产率为主线的分工农业。伴随农业人口的非农转移,农业劳动力短缺将成为常态。通过引进现代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的专业化并深化农业分工,以提升单位劳动力投入的产出效率,是高质量农业发展的效率保障。
三是减量,以绿色化发展为主线的优质农业。一方面是资源消耗的减量,寻找替代资源或者提升既有资源的利用效率,维持资源可持续;另一方面是污染物排放的减量,即采取恰当技术措施减少农业化学品用量。绿色化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线索。
四是增收,以多业态拓展为主线的功能农业。农业的生态、康养、人文和社会功能所衍生出的功能性产品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空间,能够拓展各类经营主体的增收渠道。因此,让农民在获得产品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同时,获取更多的功能性收入,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目标的调整与思路的转换,更需要发展路径及其策略的合理选择,从而走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的发展道路。
强化功能定位,走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道路。因地制宜的核心在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要与不同区域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以及社会生态系统性融合,实现从有效率的经济增长,转换为有效率的功能拓展,要求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来系统审视农业发展。必须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发挥广大农民的创新精神与企业家潜能,走因地制宜的多功能农业发展道路。
靶向行为激励,走因“人”制宜的农业发展道路。因人制宜的关键在于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户经营目标的契合。对于生存型农户,对其帮扶的重心应在于将其家庭剩余劳动力吸纳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成为职业农民以谋求工资性收入来满足家庭生活需求;对于生活型农户,应鼓励其开展连片化种植,扩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市场规模;对于生产型农户,要强化生产性服务外包,激励其减量行为与绿色经营,改善农产品品质;对于功能型农户,诱导其生态、康养、人文和社会的多功能融合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深化农业分工,走因“事”制宜的农业发展道路。因事制宜旨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分工的密切融合。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倒逼连片种植与功能布局,实现农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的有效衔接;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形成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市场自发扩展机制;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强化农民职业队伍建设。农业分工的效率空间和农业功能的潜在价值,将赋予农业以新的生命力,吸引“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化人才,形成“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职业化农民队伍。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