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粮食总产迈上新台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根本性提高。农村社会呈现新气象,亿万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业现代化的大展拳脚。“面朝黄土背朝天”逐渐退场,智能化的农业机械走进农田。
保障粮食安全不是靠喊口号就能达成,而是需要农业的实际生产。长久以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突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呈现老龄化、低文化趋势是一时的写实,农业生产机械化不足的瓶颈和短板也较为突出。破解的方法并不难找,农业现代化是最关键的一招。围绕“农”字做好统筹协调和配套服务,把农业现代化运用到农业生产、流通、供应各个环节。唯有如此,我国粮食安全才不会建立在沙滩之上,而是站立在沃土之中。
农业现代化是一场硬战,需要啃硬骨头、下硬功夫。事实已经证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巨大的潜力也在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做大做强,正是针对于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破解。尤为关键的是,农业现代化不仅仅是田间地头多了几台联合收割机就是完成任务,而是从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农业现代化的立梁架柱之中,粮食安全的建筑才能岿然不动、稳稳站牢。
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在吉林省内的玉米主产区,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从事秸秆还田、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示范工作。农业现代化的真谛是农业与科技融合,这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命题。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就要勇于承担使命,在农业现代化的广阔天地里,科研工作者定将大有作为。
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是必经之路。农业现代化这条“金扁担”,一头连着国家的“粮袋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当前,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我国汛情严峻的形势下,就更需要有更加强大的的力量与信心。以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我们有应对粮食安全老难题和新挑战的足够底气,更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自信。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