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看总书记关心的民生要事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 ...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减贫是“三农”工作的一面镜子

时间:2020-07-14 人阅读 评论
来源:求是网

00.jpg

  贫困的减少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减贫实践,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中国减贫故事。中国广袤而千差万别的农村,正是这些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农村的反贫困历程是农业与农村发展的真实写照,农村所取得的伟大减贫成就,反映出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普遍性贫困。解决温饱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启动的土地改革和其后政府推动的农业技术变革,是典型的制度性扶贫举措,在扶贫的同时也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教育、卫生和人均预期寿命的明显改善,表明贫困状况有了较大的缓解,这为之后大规模的贫困减少奠定了基础。

 

  1978年以来,中国消除贫困的努力更为系统和具体。1978—1985年,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为1.25亿人,一半的农村贫困人口在这七年时间里摆脱了贫困,这一时期农村贫困的缓解主要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之后,农村的工业化加快发展,为农村减贫提供了农业以外的动力。1990年以后,农民离土出村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农民收入中来自打工的收入比例从1995年的33%增加到2005年的48%。大量的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中获得收入,通过收入转移的形式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农业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共同构成了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发展模式。

 

  需要强调的是,1986年以后农村减贫难度加大,贫困发生率减少的速度放缓,政府正式启动有目标有计划的扶贫干预,尤其是于1994年启动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在政府有计划的减贫努力下,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到2000年,我国贫困人口进一步下降到4.6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49.8%。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发展与国家有计划有目标的扶贫,是中国特色的发展性扶贫的重要实践经验。

 

  进入21世纪以来,导致贫困大规模减少的经济社会条件发生变化。GDP增速下降,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投入转向以创新和消费为主,贫困人口的消费和人力资本储备难以适应这一经济趋势,贫困人口越来越难以直接受益于经济发展。因此,扶贫任务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困难,农村扶贫需要超常规的扶贫策略。2011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为了完成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了一系列扶贫体制创新,建立起确保到2020年如期完成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目标的制度性保障。一是实行“第一书记挂帅”的集中统一领导体制,为新形势下的扶贫攻坚提供制度供给。二是建立直接瞄准贫困群体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机制,为根本改变长期以来针对穷人瞄准失灵的机制奠定条件。三是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分类并做出“五个一批”的具体部署。四是创新扶贫模式,做到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五是实施第三方独立考核评估。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和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16567万人下降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17.2%下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新时代的扶贫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主要在于精准脱贫攻坚战采取的一系列扶贫制度创新,谱写出了中国扶贫的崭新篇章。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