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这一次疫情,考验我们基层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水平。进一步凸显我们的街道、社区、乡镇、村基层组织的作用。”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乡村善治、百姓安乐、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则国家稳定。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聚力乡村治理,走乡村善治之路,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
聚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中,全面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规范设置村党委、村党总支、村党支部,确保标准化规范化,并同步优化村民小组设置。通过改革,强化村党组织在基层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决策、民主评议、村务公开、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各类村级组织作用,这样,更加有利于整合各类资源、降低运行成本、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治理实效。其中,最核心的是要选优配强“领头雁”,坚持年轻化、知识化,注重从本村优秀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村致富能手、网格管理员、返乡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选任村党组织书记,推动整体优化提升。要积极探索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进一步优化村党组织班子结构,健全完善村党组织全面领导的制度机制,不断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要全面推行村干部“基本报酬+考核绩效+集体经济创收奖励”报酬制度,强化激励保障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基层治理队伍。此外,要建立选派第一书记长效机制。第一书记要做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集体经济、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做到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等的“无缝衔接”。
聚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村级集体经济是村党组织凝聚群众、开展工作的物质保障,集体收益持续增加,才能更好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提供优质服务,夯实基层治理的基础。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根据山水林田路等资源禀赋,做大做强“一村一品”,大力发展优质高效、适销对路的特色产业,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投资项目、自主经营等多种经营形式,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硬实力”。坚持需求导向,发展休闲旅游经济。在交通、区位、自然、人文条件好的地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中高端民宿、农耕研学、采摘体验等,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要不断探索和丰富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坚持用市场经济手段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管好用活村级集体资产,建立集体资产积累机制,做到聚财有术、理财有方。要加大政策项目整合支持力度,以实施“优秀农民工定向回引培养”工程为抓手,大力回引懂经营管理的市场经济人才“加盟”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要发动村民积极投工投劳、献计献策,建立分红机制,共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聚力自治法治德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乡村治理,必须将自治与法治、德治相结合,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自治,要不断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凝聚民力民智,修订完善务实管用、简洁易记的村规民约,在村务公开栏等醒目位置广而告之,建立奖惩、监督等长效机制,推动乡村建立公序良俗。法治,要不断培养法治思维。深化“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一对一”为村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等服务,大力宣传《民法典》等和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不断充实农村“法律明白人”队伍,引导村民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思维,持续树牢法治信仰。德治,要发挥道德的约束作用。建立乡村道德评议组织,邀请村内德高望重的老干部等参与纠纷调解,健全完善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学习宣传机制,积极引导村民以德为先、以礼待人,打好乡村治理“道德牌”,把“以德治村”融入点滴生活,以道德评议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革除陋习、移风易俗,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此外,要收集、整理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加强乡村文化的深层次挖掘,构建乡村文化“基因库”,让“乡土中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乡村治理的美好图景,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正渐次展开。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