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时节,在武陟县大虹桥乡南张村“缤纷果园”扶贫产业园,记者看到,大棚里已成熟草莓鲜红欲滴,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草莓,一片繁忙景象。
“现在草莓已到成熟上市的时候了,二期果园的22个草莓大棚,后续将陆续采摘上市,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达四十多万元。”国网焦作供电公司驻南张村第一书记薛永红说,一期果园还有18个草莓大棚,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达36万元。新开发的2个火龙果大棚今年预计收益可达10万元。
“通过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现在每年一、二期果园每年收益可达八九十万元,按照10%的收益分红,加上公益岗位带贫,贫困户的经济收入稳定增加。”薛永红说。
记者获悉,2017年之前,该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6.2万元,现在每年累计收入20.7万元。近年来,在稳定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的基础上,该村通过多种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走出一条依托林果产业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发展特色林果产业 带了“贫”富了“村”
南张村土质多为沙土地,非优质农田,粮食产量较低,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南张村结合当地土质情况,逐步开展林果种植,发展林果产业,目前南张村80%的土地种植桃树。
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脱贫责任组和该村两委发挥这一基础优势,通过专业合作社及致富带头人的带动,确定了特色林果产业扶贫的思路,研究规划了林果特色产业园。
2017年,流转土地30亩,依托精扶康定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18个大棚的草莓采摘园,有19户贫困户以自有资金11000元主动注资草莓园变为“业主”,构筑利益共同体。按照每年不低于入股资金的10%定期获取分红。
2018年8月,二期工程流转土地50亩,依托建华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了22个草莓大棚,并在此基础上,新开发火龙果、车厘子、桑葚等林果项目,丰富了林果产业结构。
“产业发展壮大了,贫困户通过分红和公益岗位就业,经济收入得到了稳定增加。”国网焦作供电公司驻南张村第一书记薛永红说。
据大虹桥乡党委委员岳威介绍,南张村二期果园工程总投资300余万元,其中项目资金145万元,分别是市派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25万元,上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资金120万元。村集体每年享受项目资金10%的收益,累计有14.5万元。
“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发展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慈善幸福院日常管理和贫困户的救助帮扶等公益事业,实现了生态发展良性循环,也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南张村支部书记张国柱说。
一“短”一“长”探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衔接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以脱贫摘帽为新起点,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南张村于2016年脱贫摘帽,全村总户数516户、总人口194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35户506人,稳定脱贫113户454人,脱贫享受政策17户45人,目前剩余贫困户5户7人,贫困发生率为0.36%。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为确保南张村产业扶贫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该村将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通过“短期、长期”相结合的产业发展理念,使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
短期,即贫困户通过务工、入股等方式增收。
长期,即充分发挥南张村乡村旅游特色村的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打造旅游、观光、采摘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综合体,配套建设一批农家乐,拓宽贫困户持续增收路径,进一步保障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写好“短期”文章。该村完善产业扶贫模式,有效避免数字脱贫。对于人均收入较低的、有劳动力或部分劳动力、又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户,该村优先协调企业安排务工或安排公益性岗位。该村文海周、张双才等3名贫困户与索克公司签约,从事保洁工作,每人每月可获得730元的务工收入。天雨林果种植合作社、两合居葡萄种植合作社,通过优质企业带贫模式带动王小棉、张小战等4户贫困户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中,每人每天可获得60元的务工收入。结合产业扶贫收益,该村安排王冬霞、田自然等7个护路养护公益岗位,贫困户根据所承担的工作量,每月可获得300—500元的务工收入;结合贫困户星级评定工作,将星级评定和产业分红相结合(仅限兜底户),对兜底户进行差异化分红,进一步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做好“长期”打算。随着妙乐寺景区的建设,到妙乐寺休闲、观光的游客逐渐增多,南张村将紧紧围绕妙乐寺塔景区“一轴、四带、五区”的规划,牢牢把握妙乐寺文化旅游小镇建设为契机,以高效农业为支柱,以社员致富为目标,打造农业产品的高端品牌,建设观光、采摘、科普、休闲农庄为一体的新型高效农业基地,致力发展绿色农业,高新农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下一步,南张村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互衔接,推进绿色农业新业态发展,将农村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打造旅游、观光、采摘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综合体,并配套建设一批农家乐,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低收入户增收达标,进一步保障了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