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看总书记关心的民生要事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 ...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西部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找准三大着力点

时间:2020-04-13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半月谈网

00.jpg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从解决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着眼于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解决“三农”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方略。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由于发展历史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三农”问题尤为突出,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十分艰巨,要找准三大着力点,厘清振兴的大前提,找准战略的主动力,树立工作的元思维,补齐发展短板,加快西部乡村振兴,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未来。

  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西部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前提。基础设施是区域发展的首要物质条件,乡村振兴首先是基础设施的振兴。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表面上看是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发展的相对滞后,但首要原因还是在于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尤其体现在广大农村发展的“硬件不硬”。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5年来全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7.5万公里,解决了2.5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危房1500多万户,90%以上的行政村通了宽带和互联网。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目前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尤其是西部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道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弱、与外界联通性差。从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看,西部地区仍然处于投资拉动型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本的投资项目,其它如消费则在经济增长中占比小。因此乡村振兴仍然要继续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在实施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的基础上,推动城乡互联互通,与全国一道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一是加快西部农村道路的提档升级。对相对滞后的要大力提升改造,对还是空白的要加快建设,重点是建设“四好农村路”,实施村组路硬化,建设“寨临路”,打通“断头路”,解决好农村群众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交通基础。二是加快西部农村发展条件改善。加强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重点是西部山区工程性缺水问题,同时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强化农村宽带网络和4G网络全覆盖,确保“村村通”宽带,重点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和产品服务,为西部乡村产业振兴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加快西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垃圾治理方面要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解决好农村垃圾乱扔乱放的问题;在污水治理方面,要切实推进厕所革命,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着力解决农村污水横流等问题;在村容村貌方面要推进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加强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为乡村生态宜居创造良好环境。

  二、创新体制机制,凝聚西部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无论是早期的线性创新还是后来的系统创新,都需要经济的基础、技术的支撑和制度的突破。相对于东部沿海而言,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根本原因不仅在于经济发展落后,更因为体制机制的活力不足,尤其表现在农村内部活力不足。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的第十九年个年头,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发展鸿沟依然清晰可见:从GDP来看,西部12省市区2016年总量约为15.6万亿,仅占全国总量的20.32%;超3万亿的九省(市、区)中西部只有四川,倒数后五位的省份西部则有四个。从内部城乡差距来看,2016年有9个省份的城乡收入比大于2.72的全国平均水平,这些省份全部位于西部,其中贵州更是高达3.31,成为全国城乡差距最大的省份。从城镇化率来看,据有关分析,目前东部地区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70%,西部地区只有50%左右,差了20个点,意味着15到20年的差距。从创新理论和创新驱动规律的角度分析,西部地区经济指标不高,城乡差距大以及城镇化滞后,弱化了发展制度设计的现实基础,阻碍了城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因此,体制机制的落后既是西部地区落后的体现,也是落后的根源。西部地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坚持把体制机制的创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作为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一是深入推进西部地区农村放管服改革激发农村创造力。中央农村工作会指出,要“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激励、教育引导,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目前涉农的审批仍然较多,市场秩序也不规范,农民手脚并没有完全放开。因此,西部地区乡村振兴要把农村领域的“放管服”抓紧抓好,促进乡村振兴,也要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农村新一轮发展动能。重点是加强对农村领域审批发证,真正为涉农主体松绑,切实为农民群众减负,根据西部农村居住分散、办事不便的现状,建立和完善高效便捷、公平公正的便民服务体系。二是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西部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通过发展大数据产业,挖掘大数据运用,推动大数据加管理创新,目的是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重点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农村城镇化,促进农业人口转移融入城镇,确实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人口的市民化。最终把解决工农、城乡发展不平衡,激发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大势能,促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有机统一,把大数据运用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推动农村产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形成工农互动、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三是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化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西部地区农村要深入落实好国务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牢固树立现代产业发展的理念,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多渠道农村产业融合服务,构建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关联、产城融合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格局。重点是把农业的生产、储存、加工、运输和销售各个环节相互贯通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行农业产销对接,推动农村各产业融通发展,推进农业与旅游、农耕体验和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最终促进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三、发挥人的主体性,激活西部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元思维。人是最活跃的生产力,人也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主体。从一个区域发展的全过程来说,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与人的发展进步是同时进行的,乡村振兴也不例外。与东部比较而言,由于发展基础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西部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无论是乡村产业振兴还是乡村社会治理,无论从生态宜居到农民增收,无论是短期脱贫攻坚还是长期振兴发展,都面临相对更加复杂的情况和更加艰巨的任务。因此更要树立以人为核心的“元思维”,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千方百计调动涉农人群的主观能动性,全力以赴实施乡村振兴。一是充分尊重以农民为主要劳动力的乡村建设者。我国农村人口近6亿,户籍人口更多,即便将来城镇化率会大大提高,但仍会有几亿人生活在农村,他们是乡村的主人。乡村振兴干什么,怎么干,要尊民意,听民情,合民心,不能包揽更不能搞一刀切,吸纳和尊重农民群众的现实追求和创造性。当前由于西部地区少数农民存在“等靠要”思想,不愿主动思发展想发展,加上2020年必须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在即,干部急于求成,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可能导致违背农民意愿、群众被带脱贫的情况存在,在干部问题上应根据实际区别对待。二是加快建设以乡村为工作平台的“三农”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仅靠农民群众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需打造一支愿意扎根乡村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由于西部地区农村生活环境、办公条件、交通运输和收入水平相对较差,服务对象技能较弱,基层工作更为艰苦,当地干部更加需要发扬真抓实干、吃苦耐劳的作风,更加需要振兴乡村、服务农民的本领。但是仅有工作要求是不够的,只讲奉献精神也是不可持续的,有研究表明,部分贫困地区乡镇一部分年轻公务员因“工作压力大”“没有成就感”和“看不到出路”而心生“焦虑”和产生“离职”想法。西部实施乡村振兴必须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体现农村基层特殊性和差异化要求,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合理设置干部考核指标,增强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加快完善农村基层干部激励机制,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真正体现“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三是大力吸引以乡村情怀为依托的相关者积极参与。在农村志士能人并不少,当前不少地方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把发挥所谓“乡贤”作用作为一个重要抓手。西部地区在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人才稀缺的背景下,创造优厚条件,搭建良好平台,鼓励“乡贤”和其他有乡土情结的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把他们的重要力量凝聚起来,不仅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独特作用,还能引领村民见贤思齐、奋发进取,更能进一步激发其他在外的乡贤和青年才俊,投身乡村建设,回报养育之地,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思路。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