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济源市五龙口镇留村的几位村民告诉记者,“土地流转给专业的人,我们不仅省时省心,收益也比以前高。”
村民们口中“专业的人”,是从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毕业后返乡创业的杨军厅。他了解到村里有块面积800亩的荒滩,不保水不保墒,谁种谁发愁。经过深入调研后,杨军厅说服开办家庭农场的父亲和兄长,把这块地流转过来,靠着自己所学的知识,利用镇里的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资金,把荒滩改造成了良田。村民们见识了“专业的人”的本事,纷纷把土地流转给杨军厅。去年,杨军厅父子三人流转的土地达2500亩,收益超过200万元。
据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现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8万家,其中农民合作社18万家、家庭农场5万家。全省土地流转面积3946万亩,托管面积2652万亩,适度规模经营耕地面积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62%。
这是我省近年来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闪光点。
“我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则从土地开始,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最基本的保障。长期以来,土地制度改革是我省农村改革的焦点,也是难点,尤其是农村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的改革。今年我省提出农村‘三地一金’改革,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不断创新农村金融支持机制,激发乡村振兴内生活力。”省委改革办主任王智慧说。
长垣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3个县(市)区试点之一,代表我省承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邓州市孟楼镇以集中流转、集中整理、集中再流转的方式,拉开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大幕,实现了农民、村集体、农开公司、经营主体的四方共赢;“好想你”发挥品牌效应,一颗红枣衍生出700多个单品,成为中原特色农业着力产业化、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缩影……
我省各地充分利用改革这个法宝,破旧立新、大胆尝试,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如今,我省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不断深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清产核资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陆续发放,其“特别法人”地位得到确认,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逐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的同时,我省创新农村金融支持机制。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加大对“三农”服务力度。据统计,目前我省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乡镇全覆盖,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8.2%;探索出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和普惠金融“兰考经验”;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不断加强,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3月注册成立,2018年,该公司新增担保额和在保余额均位居全国第一。
“工作在基层,能够最直接、最明显地感受到农村改革带来的变化。”省人防办驻卢氏县双龙湾镇东虎岭村第一书记王东说,“现在我们这里春看连翘花海,夏来避暑纳凉,秋赏满山红叶,冬品山货野味。村民常常向我感叹,没想到我们这个穷山村也能变成‘金窝窝’。”
“以农村‘三地一金’改革为抓手,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我省农村土地要素的潜力正在被逐步激发出来,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维护,有效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了以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改革的良性循环,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王智慧说。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