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产值已经过万亿元的湖南农业既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也肩负着率先示范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殷切嘱托湖南“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在农业现代化进入全面推进、谋求重点突破的新阶段,只有深刻认识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大逻辑,湖南才能进一步优化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深刻认识农业现代化的新时代内涵和湖湘特色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概念起始于1954年提出的农业水利化、化学化、电气化和机械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农业科学化、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后又提出农业信息化、国际化、产业化和高效化;21世纪提出用现代物质条件、科学技术、产业体系、经营形式、发展理念和新型农民来发展农业,后又提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内涵式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基本形成“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由此可见,“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伴随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其内涵会不断丰富、完善、发展。
近年来,湖南大力发展具有湖湘特色的现代农业,取得了良好成绩:一是与小农户有机衔接,发展包容小农户的智慧农业、融合农业,把就业、增值留在农村;二是将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要义,统筹强化湖南农业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保收入等功能;三是坚持将绿色作为现代农业底色,用“两型”理念引领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
与此同时,湖南农业仍存在产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三产融合不深、科技支撑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农业仍然是我省“四化同步”短腿。
完善顶层设计,以战略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
湖南在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应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战略创新,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全省农业发展布局。
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现代化。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谋篇布局,通过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推动湖南农业高质量发展;要以产业兴旺推进农业现代化。按照全产业链发展要求,继续打造农业特色优势千亿产业,推进“六大强农”行动,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要着力实施三个“百千万”工程。以适度规模经营、科技创新、三产融合助推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构建,为农业增添新动能;要借鉴日韩精致农业模式。下足“绣花功夫”,打造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要优化全省农业区域结构。有序推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明确各板块发展方向,建议长株潭城郊区重点发展都市高端农业、洞庭湖平湖区重点发展规模高产农业、湘中南丘岗区重点发展外向高效农业,环湘(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幕阜)山地区重点发展绿色高值农业。
全面深化改革,以政策创新破解体制机制瓶颈
湖南要取得更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效,必须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要红利、要活力,大力破解体制机制问题。
一是紧扣“放活”目标,健全农村产权体制机制。推进农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等改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的有效实现形式,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农地流转机制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等。
二是紧扣“激活”目标,健全农业市场体制机制。完善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丰富农产品物流主体和流通销售新业态;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支持湖南农业“走出去”,推动“湘品出湘”“湘品出境”。
三是紧扣“多予”目标,创新支农体制机制。提高支农政策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健全财政支农长效机制;推动新增补贴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倾斜;探索财政资金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的有效模式;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四是紧扣“赋权”目标,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对接城乡发展规划,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
强化人才支撑,以育人用人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
湖南推进农业现代化须强化人才支撑,通过创新人才培育模式、使用机制,形成人才兴农、人才强农、人才富农的生动局面。
一是创新现代农业人才培育模式。结合“百企千社万户” “百片千园万名”工程,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好“湘农科教云”等平台,推进家庭农场示范县、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完善基层农技人员轮训工作和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机制;落实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和大学生村官培训、农业企业职工培训等工作。
二是优化人才管理和使用机制。建设“一懂两爱”农村基层队伍,用好扎根农村、实绩优秀的干部;健全农业科技人才任用、激励机制;引入市场化服务机制,拓展涉农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探索特色农业人才基地建设,做好引才引智工作;通过赋予责、权、利,激发农村青年创业创新活力。
三是完善现代农业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机制。农业类高校应以“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引,以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目标,强化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加强涉农学科改造升级,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集群化发展,建设特色智库和科技创新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基于乡村振兴的通识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鼓励大型企业与学校合作,面向农村开展“订单式”培训。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