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苏州农商银行坚守定位,切实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助推区域“三农”事业发展,取得良好效果。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71.93亿元,普惠小微金融占比60%以上。
用服务写好乡村“产业兴旺”篇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苏州农商银行自成立以来就始终致力于扶持乡村产业发展,助推乡村经济。
为了更好地服务好这些乡村产业发展,该行这些年来始终坚持扎根乡镇,是目前吴江地区网点数量最多的银行。57个网点、88个助农服务站覆盖吴江全辖各乡镇,有效构建联结了一个助农惠民的金融生态圈,在地域空间上为乡村企业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该行与吴江区供销总社紧密互动,通过农村电商运营平台开展核心合作,利用网点资源和供销社实体服务点,打通农村地区的“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上线运营区域农村电商平台“经纬线”商城,对横扇羊毛衫电商以行业特色定制个性化的信贷产品,在满足乡村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融资的差异化需求,有效破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过程中,带动政府、银行、企业和社区信息资源整合和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多年来该行充分利用作为地方法人银行灵活快捷的先天优势,精准对接乡村小微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村经营主体,及时响应他们的金融需求。松陵朱毛根水产合作社等一大批农村合作社在成立发展初期,都遇到了资金短缺问题,制约了生产规模扩大,品牌经营的发展路径也难以实现。该行在短时间内便设计发放了专项涉农贷款,搭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最终帮带农户实现了产业扩张。
用转型写好乡村“生态宜居”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绿色金融作为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成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成为苏州农商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
该行与中国绿金委、清华大学专家团队等顶尖机构紧密合作,在全省农商银行中首家启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将“普惠”与“绿色”结合,制定了《2019-2021绿色金融规划》,编制出台了《绿色信贷业务管理方法》等多项制度。
为了打造丰富的系列产品,该行推出绿色信贷+绿色直融两大融资服务,推出了绿色农业贷、生态旅游贷、“绿色生产贷”等一系列产品服务,以绿色产业振兴助力乡村生态优化。
用活动写好乡村“乡风文明”篇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苏州农商银行以党建为引领,以公益服务为抓手,有效助力文明乡风打造。该行紧紧围绕党建融入发展、融入民生、融入区域、融入群众的“四个融入”工作要求,选拔优秀党员干部前往全市60个行政村挂职,定期开展金融理财知识宣讲等,扩大惠民力度,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一直以来,该行坚持不懈开展志愿服务,以金融服务站为桥头堡,以行内彩虹志愿服务队为核心,常态化、长效化开展 “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等一系列志愿宣贯活动,设立流动课堂,开设专题讲座,帮助乡村居民提升金融综合素养、加强权益保护,持续改善农村信用环境。2018年,该行按照“一支行一分队”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相关志愿服务2000余人次,在社会上引起较好反响
用科技写好乡村“治理有效”篇
苏州农商银行以科技为引领,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新动能。近年来,该行以村集体银行账户管理为切入点,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采集、处理和监督机制,实现了农村资金结算的规范化、资金管理的集约化和财务对账的自动化,有力解决了村级资金管理以往存在的“村会计付款申请难、村镇会计付款及对账操作烦、财务凭证填制工作量大、区镇级领导监管难”等突出问题,形成了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农村“三资”管理体系。截至目前,纳入“江村通”资金监管平台账户数268户,监管账户资金余额15.71亿元,实现了吴江区各行政村资金监管的全覆盖,极大地满足了财务监管和村级资产运营需要,有效促进乡村治理的“阳光化”。
用普惠写好乡村“生活富裕”篇
多年来,苏州农商银行以普惠金融为导向,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助力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
围绕农民财富金融圈,做实客户建档,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线上化“阳光信贷”服务。积极对接地方政府、村委、供电等部门,获取相关信用数据信息,并结合内部数据,筛选走访名单,着力提升服务的普惠度和精准度。2018年以来,通过对吴江全区262个行政村、16.7万户居民的走访、调查、采集建档,向10余万户农户预授信91.46亿元,使“阳光信贷”业务深入农村,有效满足了农业基础客户日常经营和消费的资金需求。
苏州农商银行坚持直接投放和间接投放相结合的扶贫资金发放模式,针对“三有一无”(有生产项目、有经营能力、有还贷信誉,无启动资金)的城乡居民,每年专门安排一部分信贷额度,采用百分之百贴息的方式,直接投放到户。在直接扶助的基础上,又联合政府相关机构,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和备案造册,将扶贫贷款间接投放到有扶贫意愿的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乡镇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帮带不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低收入贫困家庭劳动力“挂钩”就业,形成了具有吴江特色、行之有效的扶贫到户新模式,实现了扶贫工作由“输血—造血—献血”的良性循环。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