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无村”依托党建引领,打响脱贫攻坚战 “人在泥地走,水在地下流,几天不落雨,水能贵过油。”这首打油诗,是胜花村当初的写照。以前,这个村被人称为“八无”村:无村集体经济、无二三产业、无企业、无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和文化广场、无村卫生室、无电信联通信号、无光纤网络、无路灯。村“两委”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亟待整治。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以来,湖南省把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加快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推进。去年3月,湖南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驻村帮扶工作队入驻胜花村,帮助当地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一年来, 驻村工作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指示精神,经过逐户走访、调查摸底后,对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构建起“村主干+后备干部”、“党支部+党小组”、“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基层组织网络,延伸和丰富了村级党组织的触角和功能。基层党组织的构建促进党群一心,为胜花村的乡村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
在党建引领的带动下,胜花村开始彻头彻尾大改造。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村小学、自来水、光纤网络、路灯、危房改造等相继完成,游客服务中心开建,改水改厕、胜花大桥、停车场陆续启动。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改善、民风建设不断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胜花村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大大提升。
村容村貌提质改造是胜花村乡村发展的第一步 。在此基础上,胜花村在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协作下,结合自身环境条件,在村里种起了猕猴桃、黑木耳、茶叶。起初,不少人对此提出质疑,村民一直以来以栽种水稻为生,熟悉水稻种植,但如何培育猕猴桃、黑木耳、茶叶却是一片空白,并且这些经济作物种植难、见效慢、销路不通,使得村民种植的积极性并不高。
为了打消村民的担心疑虑,让村民有信心、有决心,工作队通过邀请农业专家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把线上线下商家请上门,同时在产业链上建支部,成立黑木耳党小组、猕猴桃党小组、茶叶党小组。与此同时,通过开展群众工作会“胜花夜话”,党员和群众面对面交流,切实解决当地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胜花村通过招商引资成立凤凰县胜华制造有限公司,建设雨伞加工扶贫车间,带动本村及周边300人就业。以党员带头提供技术指导,统一联系销路,市场销路畅通无阻,村民经济收入明显增加。
就这样,胜花村的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茁壮成长,形成以“一叶、一果、一菌、一车间”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仅带动该村脱贫致富,还以产业振兴推动了乡村振兴。产业是发展的根本,胜花村坚持“产业兴村,整村推进”,确保在2019年全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整村出列。
文旅深度融合,拓宽发展之路
当下,胜花村的发展越来越好,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目标,胜花村持续探索,不断创新,通过夯实特色产业基础,探索文、旅、农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为了助力胜花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之路,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乡村合伙人》邀请文旅专家等合伙人来到胜花村,深度挖掘农村农业特性,通过文旅融合、农旅融合、茶旅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然而,如何通过三产融合,让胜花村拥有自己的文化旅游名片,当期节目的合伙人们给予了各自的思考。在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思路下,合伙人为当地雨伞加工扶贫车间引进了制伞文创团队,把胜花村的雨伞制作成一个文创产品,打造成以凤凰为主题的旅游纪念品,大大提升了胜花伞的品牌效应。
不仅如此,合伙人们通过深度调研,为胜花村旅游发展做出了整体规划。基于胜花村邻近“凤凰古城”的区位优势及当地生态环境的优势,专家建议胜花村旅游以休闲度假为主,进一步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同时借助良好的产业资源,融合当地苗族文化,形成自己的旅游特色,让胜花村更好地融入凤凰旅游的大环境中。如今,胜花村已被纳入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景点集群(特色)村镇,并且和凤凰旅游规划投资集团签订了协议。不久的将来,长潭岗大桥建成开通,胜花村与凤凰县将真正实现连接,胜花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广阔。
借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湖南广播电视台联手打造的《乡村合伙人》这一舞台,胜花村的乡村发展成果得到很好的展示。与此同时,《乡村合伙人》通过合伙人的智力、媒体的影响力、社会的关注度等,积极地探索一条落实乡村发展的现实路径,助力胜花村以文旅融合实现乡村振兴。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