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凉风习习,文化广场内灯火通明,百余名村民席地而坐,围绕垃圾分类处理、美丽庭院创建等问题热烈讨论。这是前不久,记者在河南省新安县南李村镇懈寺村看到的新鲜的一幕。
“俺村是市乡村振兴试点村,乡村振兴不能让干部唱‘独角戏’,咱老百姓必须当主角!这样的‘纳凉板凳会’让大伙儿的心都聚拢起来,让乡村变美变富,我们有信心!”村委主任李根龙说起这种独特的谈心形式,满脸喜悦。
村民在广场上谈心谋划,这是该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新安县以学为基,以谋为先,以干为要,以效为本,巧打党建、产业、生态、文化“四张牌”,致力走好具有新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巧打“党建”牌,让基层更有劲头。最近,该县五头镇神堂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院墙拆除后,村民们拍手叫好。60岁的村民张玉周笑着说:“过去村里党群服务中心大门锁着,寻不到村干部就得打电话;现在随时来都有村干部值班,办啥事都很方便!”
不仅是神堂村,今年以来,新安县在全县范围内选取了188个村(社区)进行拆墙便民亲民化改造。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50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拆除围墙。同时,该县坚持“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做好拆墙便民亲民的“后半篇文章”,进一步整合资源、开放阵地、强化服务、突出特色,拆除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的“心理围墙”,实现党组织、党员干部与群众零距离、全天候服务,基层组织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巧打“产业”牌,让农业更有搞头。5月樱桃收获季刚过,磁涧镇礼河村的邓首科就迫不及待地向笔者算起了今年的“丰收账”:5亩樱桃卖了50000多元,商贩直接把车开到地头来收购;路边的农家乐生意火爆,最忙时饭店一天收入就有3000多元。“以前只靠卖樱桃是‘一月红’,现在兴起了乡村游,俺这儿的樱桃产业是‘四季火’!”邓首科笑着说。
在新安,把日子过成“樱桃甜”的不只是邓首科。该县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加快打造以农业为起点的全产业链,推动农村从“种产品”向“卖产品”“卖风景”“卖文化”“卖服务”等转变,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和田园综合体。目前,新安县拥有樱桃谷、黄河神仙湾等8个市、县级沟域经济示范区。沟流金、谷淌银、湾聚财、川招宝,昔日的“穷山沟”正变成“聚宝盆”。
同时,将‘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以该县礼河村的天兴生态园为例,流转土地2600亩,种植樱桃1800亩,逐步形成集果蔬育苗、种植养殖、储藏保鲜、批发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创造就业岗位300余个,目前已成功带动150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户年均增收2万元。
巧打“生态”牌,让农村更有看头。在该县石井镇黄河神仙湾旅游度假区里,每年3月至11月,数千只白鹭在旅游度假区的黄河湿地上筑巢栖息,觅食嬉戏,吸引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光、拍照。今年“五一”,依托建成的“大河风云”景区盛大开园,仅“五一”当天接待游客近2万人,成为该县以生态文明理念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注解。
为“扮靓乡村颜值”,新安县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为抓手,以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为重点,坚持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用3年时间完成所有行政村整治任务。同时高质量推进国土绿化,推动美丽乡村由“一处美”向“处处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如今在新安,一个个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令人向往,宜居的花园、果园、菜园、庭院成片,这些看得见的变化,切实增强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巧打“文化”牌,让农民更有奔头。石房、石路、古墙、老树……走进国家传统古村落——新安县石井镇寺坡山村,一种久违的乡愁油然而生。通过与省会一家公司合作开发,村里的残垣断壁被重新恢复,老院落被改造成家庭宾馆,到寺坡山拍照、写生、体验的人越来越多,昔日人见人愁的穷山村变成了返璞归真的栖息地。
寺坡山村的“蝶变”是该县着力推动文化振兴的一个缩影。该县把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作为重大工程,深入挖掘新安乡村文化资源,推进文化惠民,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同时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广泛开展“新安是我家,我为我家添光彩”活动,以好媳妇、好婆婆、最美乡村教师等评选表彰活动为载体,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自信,提振精气神、增强凝聚力,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
根据规划,到2022年,新安县80%的行政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产值超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达到2个,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40个以上,县级以上文明乡镇达到100%,基本实现农村物流网络全覆盖,初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