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把牢人才振兴抓手,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时间:2019-06-17 人阅读 评论
来源:

1.jpg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对农村人才“虹吸”效应明显,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已成为农村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要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问题,关键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四川省遂宁市坚持“乡村振兴,人才先行”,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乡村振兴有效途径,着力从用才、育才、惜才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全面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发挥人才在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内在支撑力。遂宁市在人才振兴方面的诸多有益尝试,为乡村振兴工作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一、“领、引、育、用、留”,乡村人才振兴的遂宁实践与启示

  提升队伍实力,以组织振兴引“领”人才振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基层工作的复杂性进一步提升,对基层“带头人”的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为此,遂宁市率先开展选拔“职业村支书”试点工作,通过发送“家书”感召、走访座谈动员、发布新闻等方式广泛发动,共吸引660余名各类优秀人才报名参与。通过“两测一适”模式严把“选人关”,最终层层选拔出43名职业村支书,分别派驻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矛盾问题突出村。有效解决了队伍老化、素质不高、本领不强等问题。同时,遂宁市联合省农村信用社,选派一批熟悉金融业务、热爱农村工作的“金融村官”覆盖全市323个贫困村,开展贫困村农户评级授信工作,积极为村集体发展金融信贷建议。目前,遂宁全市“金融村官”采集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8.29万户,完成授信5.38万户,授信金额11.81亿元,发放了占全市99.53%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和93.6%的个人精准扶贫贷款。“职业村支书”和“金融村官”等制度的施行和推进,是引人才入“兴”海的大胆探索和有益创新。遂宁市经验充分说明,乡村人才振兴必须以组织振兴为首要前提。只有实现组织振兴与人才振兴的协调与融合,才能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队伍在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中的带头引领作用。

  创设环境引力,着力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做好农村人才“回流”工作,必须为人才返乡创造良好乡村创业机遇与发展空间。遂宁市,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出“八大行动计划”“六大扶持政策”和“三大保障措施”,为返乡创业人员落实在土地流转手续、贷款贴息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扶持政策。设立3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和5亿元企业应急转贷资金优先保障返乡创业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各县区设立创业孵化园区,依托乡镇、行政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设立返乡创业服务窗口211个,为返乡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工商登记、融资贷款等“一站式”服务。建立由企业家、专家学者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等57名成员组成的创业导师志愿团,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指导、经营诊断等服务。全市目前累计推出创新创业项目3000个,成功孵化创业企业166家,创业带动就业达900余人。遂宁市的经验说明,乡村要振兴,就必须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积极吸引走出去的人才把在城市里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造福乡梓。要努力创设良好的返乡就业创业浓厚氛围,清除阻碍要素下乡的各种障碍,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服务、风险应对等难题,激发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创业热情,推动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

  打造内生动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近年来,遂宁市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原则,全面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仅2018年一年,遂宁市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农业企业负责人670人次,培育科技示范主体2700余次。遂宁市各县区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农业、畜牧、水利等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培育工作。每年安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外派培训、创业孵化、奖励性补助和培育工作考核验收等。大力从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骨干和返乡创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中优选培育对象,积极依托市农科院、职业中专和农广校为主体展开培训工作。在培训中坚持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设立农业机械化、畜牧养殖专业、果蔬种植和种养结合等专业。聘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专家进行理论教学。同时,积极联系培训基地开展实地培训,组织学员先后到市内外实践基地进行对口专业的实训实习。积极实施“五大扶持政策”,从土地流转和农业叠加补贴、兴办农业经营实体、农业龙头企业优先聘用、技术指导服务、小额信贷支持等方面进行倾斜,为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产业保驾护航。遂宁市的经验证明,破解乡村人才瓶颈制约,眼睛不能只盯着外面的世界,还要善于从脚下的土地上去发现人才,培养“本土能人”。必须着眼本土人才优势,挖掘本土人才资源潜力,激活本土人才“一池春水”。切实提高乡土人才发展能力和技术水平,持续激发乡土人才内生动力。为农业现代化塑造攻坚力量,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动力引擎。

  发挥主体活力,“用”好产业发展领头雁。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遂宁市积极探索产业带动扶贫模式,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各类主体活力,鼓励产业发展“领头雁”带动地区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近年来,遂宁市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引进多个农业龙头企业以及专业合作社入驻现代农业示范区,依托新型经营主体采取直接生产带动、就业带动和资产收益带动等多种形式实现对贫困户的全方位帮扶。同时,遂宁市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和产联社的发展路径,实现政府、企业和贫困户三方的有机结合,依托3大农业示范园区和10个乡镇农业小园区,发展以“优质粮油、绿色果蔬、生态养殖、花卉林木、乡村旅游”为核心的五大主导产业,融合发展观光体验、民宿康养、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开创“大园区+小园区+产业+业主+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截止到2018年底,当地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1.7万,成果带动3800多户贫困家庭,8000余贫困人口脱贫。同时,对返乡创业者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电商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和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并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给予奖补政策激励。遂宁市经验充分说明,精准扶贫的全面开展要依靠人才振兴。既要鼓励有能力、有头脑、敢作为的农村优秀青年扎根乡土大地发展农业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同时也要充分发挥“领头雁”的示范带动效应,鼓励引导农村致富能人牵头成立合作社,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共同增收致富,提升精准脱贫内生动力。

  强化待遇激励,确保基层人才“留”得住、沉得下。近年来,遂宁市积极推动乡村医疗卫生、规划建设、基础教育、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和环境保护六大领域人才向农村流动。为此,遂宁市强化基层人才配套待遇,着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第一,畅通职业路径,以拓宽发展空间留住人才。遂宁市积极创新“市级高配,基层重用”的留才方式,充分发挥机构编制资源的作用和效益,“高配”乡村基层人才,解决引进人才身份问题。对在基层服务出色的干部,优先选拔为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第二,注重物质激励,提升经济待遇。提高乡村规划师、科技特派员等特殊岗位人才工资待遇,严格落实选派挂职干部相关补助和乡镇干部补贴、高定工资档次和放宽职称和评审条件等就业优惠政策。第三,丰富考核管理,落实评优评奖激励。对下沉到基层的人才遂宁市建立科学的实绩认定办法和考核管理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升职晋级、绩效薪酬的重要依据。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乡村人才振兴百村示范”行动,加大对先进典型和返乡创业农民代表的表彰力度,发挥榜样效应,为农村人才的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遂宁市的相关经验充分说明,解决好人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关键是要理顺配套待遇激励政策,从职业发展上关心、从生活工作上关爱,多渠道、多举措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只有以更好的服务留住人才,以更丰厚的待遇保障人才,才能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所能、大显身手。

  二、新时代乡村振兴需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新时代背景下,新形势对实现农村全面振兴提出了新要求;中国梦征程中,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已经进入攻坚克难阶段。这些都要求直面问题和挑战,砥砺前行。贯彻践行以“物”的振兴吸引和激励“人”的振兴,以“人”的振兴创造和积累“物”的振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乡村振兴需融入全面发展战略,与城镇化发展同频共振。必须始终明确,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左右两翼,只有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才能深刻理解、践行新发展理念,也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乡村是城镇化发展的“资源库”,城镇是乡村振兴的“加油站”。必须以全局、全面的思维通盘考虑农村与城镇“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激发最大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城镇化发展对乡村人口有吸纳与调整作用。乡村振兴一定程度上是乡村人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是农村人口迁进城、创业人才住进村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通过城镇化发展和城乡融合引领来实现。城镇化发展带来产业和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对吸纳巨大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契机,同时人工成本的上涨压力也为城镇化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城镇化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支持与带动作用。相较于城市,乡村的市场化水平低、体制机制不健全。要充分发挥城镇化发展的正外部效应,以城带乡,以城兴乡,鼓励城市的各种先进要素下乡,尤其是人才要素,带动乡村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需培育现代核心农户,使农业市场全面激活。乡村振兴,关键是人的振兴。培养一批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人的振兴的根本衡量标准。乡村振兴绝不是机械地转移承接城市工业产业,更不能承接过剩产业、污染产业和淘汰产业。实施乡村振兴,必须从乡村特色资源出发,积极与城市市场充分融通,发展立足农村、围绕农业、培育农民的新产业。以产业为基础发展和培育核心农户,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从而建立完善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因此,要培育现代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一方面,在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下,鼓励土地向种田大户、种地能手流转,形成规模经营,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把发展机会留给坚守在农村的核心农户。既要扩大资金要素向乡村充分流动,更要向职业农民倾斜。

  乡村振兴需依托“乡情”“乡愁”优势,将“人才经”念出新时代旋律。现在的城里人,往上数三代,大都来自农村,只要有机会,很多人都有回报家乡的愿望。因此要发挥好血缘、亲缘、地缘纽带作用,坚持立足本村乡风文明文化资源,梳理本地所特有的“乡愁牌”“乡情牌”,以“乡愁”引人、“乡情”留人。积极实施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推进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人才回乡创业兴业,为乡村振兴凝聚发展力量,将“人才经”念出新时代旋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春节等传统节日返乡节点,打好“乡情牌”“乡愁牌”。积极采取座谈交流、上门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努力搭建畅通的联络平台,以躬行实践的真意、招贤纳士的真心、坦诚布公的真情,让人们真切感受到身处家乡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感召优秀农村人才返乡创业。另一方面,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返乡创业浓厚氛围,念好“人才经”。通过清除阻碍要素下乡的各种障碍,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服务、风险应对等难题,让愿意留在农村、建设家乡的人留的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使他们在农村进的来、住得下、能创业、可成业。

  乡村振兴需深耕思想教育广度与深度,将农民潜力全面激发。中国革命、改革与发展的力量主要蕴藏于农村和农民身上。在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将蕴藏在农村和农民身上的革命力诱发出来,从而赢得革命的胜利;在改革开放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满足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要求,将蕴藏在农村和农民身上的生产积极性激励出来,续写了我国农业灿烂的40年;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小康生活的要求,将蕴藏于农村和农民身上的巨大生产力诱发出来,必定能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既包括“物”的振兴,更包括“人”的振兴。要以“物”的振兴吸引和激励“人”的振兴,以“人”的振兴创造和积累“物”的振兴。一方面,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讲解乡村振兴战略。通过采取广大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的宣传方式,增加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感知与理解,使他们从思想上深刻理解乡村“为谁振兴”“谁来振兴”“如何振兴”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民意表达机制,把他们的合理意愿和要求体现到乡村振兴的决策中。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感知最终体现在参与感上,要让农民参与到规划、建设、管护乡村中,让农民参与到共同创造文明乡风中,让农民参与到农村治理中。同时,要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切实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让乡村振兴变成农民的自觉行为,让农民在参与家乡建设的过程中收获自信,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激活农民主动性。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