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对接乡村振兴人才需求 扩容高校就业创业空间

时间:2019-06-13 人阅读 评论
来源:湖南日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当前,这一战略已经发展到政策落地、提质增效阶段,正面临三大主要问题:一是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与经营体系的重构问题;二是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三链”整合问题;三是农业产业、技术与行业全面升级的问题。乡村振兴的服务需求,已经由资本与技术的基础服务需求发展到市场分级与分类的更具特色和专业化的服务需求;其增长方式正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式增长转变,发展动力已经由资本驱动转变为人才、创新和管理驱动。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也随之由专一的技术人才需求,转向懂管理、懂技术、懂规划的复合型人才需求。

  鉴于此,高校应以适应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为导向,加快构建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体系,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技术创新策源地作用,提升乡村振兴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方面能力,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升乡村振兴质量;着力打造一支热爱农村、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解决长期以来因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人才“下不去、干不好、留不住”的难题,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2019年1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与路径。

  另一方面,合理引导高校毕业生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拓展就业创业空间具有战略意义。据统计, 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再创近10年毕业人数新高,就业总量压力较大,结构性矛盾凸显。李克强总理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就业创业工作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政策,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为使高校发展与乡村振兴形成强烈共振,应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的变革机遇。高校特别是农业类高校要深化乡村振兴维度与内涵研究,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建设,立足乡村振兴的动态人才需求,改变“小麦种在黑板上”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思想教育、实践锻炼、就业创业“三位一体”平台,鼓励引导学生知农爱农,为乡村振兴输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量创新人才,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活力。

  二是推动专业融合和研究重心向“三农”聚焦。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大需求,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建设一批一流农林专业,打造一批线上线下精品课程,推动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创新;升级和改造现有涉农学科专业,支持高校加强农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涉农学科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社会科学的深度融合;加快一流农业大学、一流农业学科建设,努力形成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共振的新局面。

  三是深化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破传统农科类专业人才培育基本局限在单一专业学科的局限,构建农、工、理、经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实践学习,将作物育种栽培、设施农业、农业机械化等大量实践环节穿插在课程学习中;推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培养模式,鼓励学生从大三开始系统学习生产、经营、管理核心技能,大四开始接受创业实训、摸索创业孵化。

  四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支持高校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需求选题立项,研发新品种、集成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形成一批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联合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成果推广转化示范。鼓励高校建立一批技术转移中心、成果孵化平台以及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网络,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

  五是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批有示范性的高校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基地,支持高校师生开展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创业活动。聚焦重点、综合施策,拓展乡村振兴就业岗位,提高就业服务精准度;深入实施基层成长计划,落实学费资助、复学升学等政策,着力帮助离校未就业和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创业;加强就业信息投放和职业指导,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形成招生、教学、就业、学生工作联动,提高就业创业服务效率。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