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象山,碧空如洗,艳阳高照。驱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一边是层峦叠翠、山明水秀,一边是浪花朵朵、海风习习。在山与海的交相辉映中,这里的山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象山农民正唱响一曲乡村振兴之歌。
乡村振兴,让农民“唱”主角。多年来,在党建引领下,象山百姓充分参与建设自己的家园,村里的事村民参与、村民决策,让山村发生巨变。尤其是象山大力推广的“村民说事”制度,通过“说、议、办、评”四个环节,让村民敞开说村事、齐心办村事,共谋发展、共享红利,实现乡风文明、邻里和睦。
海风诉说着党群共建山村的故事,山岚里一幅幅乡村振兴的象山画卷正徐徐展开。据统计,今年一季度,象山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29万人次,营业收入1.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3%和84.3%。10年间,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8%,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12.5%,先后获评浙江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省首批“无违建县”。
共商,和谐乡风沐田野
在涂茨镇旭拱岙村,22幢风貌民居刚建成,古色古香的设计风格,就让其成为当地一道亮丽风景。不远处的公告牌上,村规民约被一一列出,大到政策处理制度,小到村内做小工的时长和工钱。村党支部书记葛聪敏指着牌子告诉记者,这22幢民居的建设权,就是按村民说事定下的村规民约来分配的。
说得公开,做得公正,百姓心齐气顺。去年,旭拱岙村准备建22幢新房,可报名申请的村民有59户之多。“若分配稍有不当,很容易引起矛盾和纠纷。”葛聪敏说。于是村里就召开村民说事会,究竟怎么分,全由村民们说了算。最终,大家决定:之前配合“三改一拆”拆掉一户一宅老房子的16户优先安排建房,余下的43户抓阄选出6户。这样一来,每个环节都公开公正,大家心里敞亮,自然就没有矛盾纠纷。
有事敞开说,让村民充分表达诉求。这便是旭拱岙村乃至象山全县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一大法宝。仅去年,围绕村庄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内容,象山开展各类“主题说事”活动3000余场,参与的村民近4万人次、新乡贤1200多人次。从村集体的账目有没有猫腻,到村民风闻的村干部作风等问题……凡此种种,只要民有所问,便必有所答。问题说开了,和谐乡风悄然形成。
在西周镇隔溪张村,正是靠“村民说事”,才渐渐改变了当地的婚丧嫁娶旧习俗。“过去,象山操办红白喜事的风俗过盛,婚嫁动辄宴请三四天,丧事一办就要七八天,甚至十几天,百姓不胜其扰。”村党支部书记赖秀兰说,去年听说村民张赛丽的儿子要结婚,自己就上门动员,希望她能按政府主导的新规简化习俗。起初,张赛丽说什么都不答应。
“树新风、除陋习,还是得靠大家一起‘说’。”见自己一个人劝不动,赖秀兰便“曲线救国”,先动员村民们来畅谈旧习俗的弊端。在村民说事会上,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大倒苦水。一连开了几次会,村民们的认识变了,张赛丽一家也跟着松了口。最终按新规操办了婚礼,张赛丽节省了一半费用,两位新人也直呼轻松。如今,不单单在隔溪张村,象山婚丧礼俗整治内容纳入了许多村的村规民约,村民常常会主动打电话请红白理事会前去记账、监督。
文明植阡陌,新风沐乡野。在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户外墙绘团队刚刚完成了村中心广场的白墙绘画。正对着大幅的墙绘,老人们在广场中央的大树下一边纳凉一边看,好不喜欢!负责墙画绘制的象山星翎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设计师徐俪轩告诉记者,近一两个月,他们已经为象山5个村绘制了这一类墙画。“村民们对美丽乡村的要求不再仅仅是窗明几净、道路整洁,也越来越看重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她相信,以后这样的“乡村订单”会接到越来越多。徐俪轩他们准备把村规民约、乡里的孝贤故事都作为墙绘内容,画到一个个山村里去。
共建,齐心协力办村事
在象山,新农村建设已从过去政府带着村民干,发展到如今党员干部和村民一起出谋划策、主动参与。也正因为如此,成就了一个个象山农村的巨变。
在黄避岙乡塔头旺村,村党支部书记周斌权这些天都在忙着敦促施工队,抓紧建设村口的游泳池。“村民们都盼着项目早一天建成,早一天吸引更多游客来。”他说,建个泳池作为民宿配套,这主意不是村干部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村民说事会上村民们大家商量出来的。
村子怎么发展,村民拿主意;建什么项目,百姓说了算。周斌权颇有感触地说,过去基层干部绞尽脑汁想办法发展乡村,却常常不合村民心意,于是百姓不支持、不参与,甚至还有抵触情绪。而如今,百姓群策群力,“金点子”一个接一个——从开发滩涂行走、滩涂寻宝、滩涂拔河、划海马等体验式游玩项目,到承接举办“斑斓海岸”马拉松、“斑斓海岸”亲子游、文艺晚会等不同类型的文体活动……别看村民学历不见得高,拿的主意却符合村里实际,而且参与积极性很高。
百姓参与村务多了,主人翁意识也更强了。“许多工作甚至都不需要我们村干部张口。”周斌权说,之前村里建停车场公园,征地涉及二三十户村民,有几户觉得吃亏,一时接受不了。于是,周斌权把这事放到村民说事会上,让有意见的村民说出自己的主张,再请村民一起来评一评。这让几家有“小九九”的村民感到难为情,很快便点头同意。在村民齐心共建之下,塔头旺村新增了游客集散中心、海上景观亭等标准化景区设施,新建主题民宿13家、床位130余个。
从政府“替民做主”,到百姓自己做主,便是象山推广“村民说事”制度多年带来的变化。通过形成“说、议、办、评”为一体的制度规范,象山实现村务管理、决策、治理、监督全闭环运行。截至目前,“村民说事”制度已在象山18个乡镇(街道)、490个行政村全覆盖,累计召开说事会10720次,累计收集各类议题6.9万个,采纳6.5万个,协商确定村级重点项目11076项、开工建设10580项,全县三星级以上党组织达91.6%。
把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落到实处,村民流转闲置资源的积极性高涨。在西周镇尖坑村,利用闲置农房、宅基地,开发打造民宿村;在石浦镇沙塘湾村,81户村民集中流转闲置房屋,引来多家知名旅游企业投资,首期房屋租金170余万元;在贤庠镇沈家洋村,闲置宅基地、林地和水库流转发展现代农业,村集体年收入增加38万元……这些大大小小的农村发展项目,无一不是由村民参与共商的。
村民共治促产业兴旺,象山又将“法治”理念也植入其中。今年以来,村民说事的主体也越来越多元化,还邀请外来投资者、相关专家等参与共商村事。尤其是,通过建立“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政法干警、律师等也参与到“村民说事”中,目前村级法律顾问就有600余名。针对群访、非访现象,一些乡镇还探索信访说事会制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老干部、新乡贤、公安干警、法律人士等组成“和事顾问团”,以评议组身份主动参与信访说事会,依法评判上访人诉求是否合理,共同处理解决问题。
共享,释放红利齐获益
眼下,在茅洋乡白岩下村仙岩风景区内,一条长150米的玻璃滑道正在抓紧建设,下半年就将试运营。滑道的一端连着山顶,俯看山下,青山碧海交相辉映。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了带领全村奔小康,去年,白岩下村党支部书记胡凯建议由全体村民众筹资金,修建玻璃栈道,发展乡村旅游。一连五六次村民说事会,村民们就这个议题反复议论,有人支持、有人质疑。胡凯一边把自己到外地考察玻璃栈道的情况说给大家听,通过党员干部包片联户上门做思想工作,一边让已经入股的村民动员其他村民。“村民‘现身说法’,效果比村干部做思想工作更好。”
共享发展红利,村民一个都不能少。去年,玻璃栈道开放后,短短6个月就接待游客1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60万元。到年底,每户入股的村民获得2000元分红,并返还8000元股金。尝到了甜头,今年当玻璃栈道二期滑道项目的众筹再次启动时,全村350户村民都入股了这个项目。
释放发展红利,象山又以改革激活农村闲置资源。在鹤浦镇的偏远海岛村小百丈村,去年4月村集体收储15幢储藏橘子的石头屋和周边6000余平方米闲置土地,与一家旅游公司签订流转协议,并颁发了全省首本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证。这本薄薄的证书背后,是在去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后,象山率先进行改革尝试,完成了确权、赋权、活权等一系列措施。
得益于此,企业获得20年使用经营权,放心地投资2000余万元精心打造“橘香石屋”海岛民宿群。由此,小百丈村的老宅也成了“香饽饽”,还“唤醒”了橘园、老石屋、张苍水兵工厂遗迹等村里的旧文化旅游资源。目前,象山已发放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证69本,盘活和利用宅基地10350平方米、闲置农房12420平方米;接下来,象山计划在3年内激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及农房1000幢、农民人均住房财产性收入增加50%以上。
唤醒农村沉睡资源,打通工商资本下乡通道。去年以来,象山流转利用宅基地引进乡村度假村、高端民宿等项目38个、总投资超过5亿元。通过挖潜宅基地,乡村旅游、现代农业以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了新空间。随着新资本进入、新项目建设,越来越多农民变身为“房东”“股东”,增加了财产性收入,也让他们在唱响乡村振兴这台大戏时底气十足。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