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专家常常跟风,在房地产上,以任某某为代表的专家常常就是说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达到70~80%,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才58%,因此下定义说中国的房价必须涨甚至永远上涨,这样的专家学习其他国家走过的步调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他们往往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国情。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用了200多年,资源丰富人口少,有发达的农业为后盾,而城市的工业化、科技化需要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这些人在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中,其实他的工作职位就已经安排好了,进城不会失业!可以说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
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中国是人口大国,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每个人才平均摊到10亩之地,这就导致了流动资源分配是有限的,而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其城市资源会更加紧张,在科技和工业不发达的情况下,突然之间要让8亿的农村人口进城去,资源紧缺性决定了他们在城市并没有合适的职位安排,短时间内可以跟着房地产的东风打打工,但长期看,这将会造成劳动力分配不恰当,形成资源的绝对化和空置化。农民在城市里没有工作,用什么来养活?还指望房价永远上涨?
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是趋势?
业在农业上也是如此,专家们认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像美国一样实行大规模化种植,所以现在一直在鼓励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就是看到了美国规模化农业的产业价值,要走他们的老路。
可是我们实际的情况是如何呢?中国18亿亩耕地的红线已经踏破,国外进口粮食的增多,国内粮食价格的低迷,使得这大片大片的耕地撂荒,如此人均可耕种的面积还不足一亩了。耕地本来就少,而地形上的差异也更大,除了少部分的平原地区土地平旷可连耕之外,其它城市地区,特别像西南三省大部分是高原山区,坡度大、分布不连续山地,要推广机械化种植形式不现实的。
如此盲目跟风美国的大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从一开始就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国情,注定所走的路线不一定是正确的。
精细化农业道路可行?
既然中国的耕地做规模化耕种行不通,那么能不能学习日本做精耕细作?
日本的农业和我国为相似,都是属于人多地少的情况。从天然气候方面来说,日本的自然条件比我们更差,但是为什么日本是世界的农业强国呢?
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的土地私有制,加上日本政府对农业投入研发的重视,他们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农业发展的科学路线。那么我们能不能像日本学习他们的精耕细作农业方向呢?只能学习其精华,不能模仿其灵魂。
果园种草,是日本农业模式之一,培养绿肥,保护果园生态,养肥了土地,减少了虫害,降低了农药的使用,保障了农产品的健康。土地私有,是日本农业发展能够取得成功的必然条件,由于土地私有化,土地成为了农民的固定财产,无论如何农民都不愿意放弃土地,所以大多数农民会更加珍惜土地并研究出很多先进的农业模式,他们会想方设法的把土地的利用价值达到最大化,土地照顾好后很多农民又从事其他行业,在日本兼业农户的数量能够占农户总数的80%以上,他们能从容地一心二用,使生产值成倍增加。
日本农业精细化、精致化,仅包装而言,农产品超市中有纸装的、袋装的、盒装的,按个包装的、按半个包装的、按四分之一个包装,农产品生产者在包装时就考虑到了消费者的需求,这样包装能够让消费者更加方便,也保证了消费者在农产品新鲜时就吃完,这样精细化的农业流水线,中国是应该学习的。
情况比他国复杂,从实践中得理论
其他国家成功的地方在中国就不一定适用,可学习模仿但不能照搬,中国农业,应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专家应该实事求是,不应该浮夸,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农业专家之所以被农民朋友们一声叹息,就是喜欢夸夸其谈缺乏调查研究、从实践中得出理论知识的精神。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