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季度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同时,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虽然农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但我国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发展基础仍较为薄弱,农业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农田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不足,劳动力素质偏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关键领域的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落后等因素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较大,农民增收渠道有待拓宽。近年来,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从2008年的3.33∶1下降至2018年的2.69∶1,但仍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2.5∶1。同时,务农收入对农产品价格极为敏感,近期猪和蔬菜等农作物价格的波动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大。
三是资源要素利用不充分。从劳动生产率来看,我国农业劳动力占比约为27%,而农业产值与GDP的比重约为9%,与发达国家2%-3%的农业劳动力创造4%-5%的农业产值的生产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从投资资金来源看,当前我国农业投资主要依靠财政投入,而且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资本参与不足,涉农企业资金难题仍是制约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瓶颈。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
为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应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提升农业产业质量,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第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供给质量。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结构的阶段性变化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趋势,从供给端发力,在农产品和农业相关服务两方面提升供给质量。就农产品而言,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应顺应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增加优质化、绿色化和特色化农产品供给,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同时,要利用“互联网+农业”和大数据等手段,畅通生产和市场对接渠道,让农民可以“种好粮,卖好价”。就涉农服务而言,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健全管理机构整体规划和协调管理,突出特色,避免同质化。
第二,要延长产业价值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延长产业价值链,促进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实现农业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机结合。以保证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为出发点,构建股份制、合作制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分享融合发展的红利。同时,要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支持、服务保障,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三,要激发资源要素活力,提升产业质量。核心技术、高质素人才和资金是提升产业质量的关键要素。要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突破农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通过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等,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力量;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和高校涉农专业建设,健全农业相关科研成果制度,激发农业科研人员活力,切实打造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通过差别化准备金率和差异化监管等政策,切实降低涉农信贷担保服务门槛。鼓励金融创新,通过创新担保方式,完善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等,解决涉农企业融资难题。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