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探寻更多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经验

时间:2019-02-26 人阅读 评论
来源:新华日报

  近期在全国文明村常熟蒋巷村调研,村支书就是获“为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称号的常德盛。这次调研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样,加深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目标是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蒋巷是乡村振兴的先行者,同时也是得益者。

  首先,农村的小康和现代化,通常讲的是乡镇而不是乡村。的确,中国农村的改革,在发展小城镇方面是成功的,而在农村城镇化发展这么多年后,现在需要着力解决的是农村的最基层乡村,而不是乡镇的振兴问题。其次,何谓“记得住乡愁”?过去慕名去参观的“新农村”,一眼望去是成片的厂房,而到蒋巷,满眼是农田、水塘,鸡鸭成群,全村连水面3000多亩地,1200多亩种了庄稼,还有果园、林园、苗圃等,一幅农村景象。第三,乡村振兴富了谁?过去慕名参观的“新农村”,见到的是“腰缠万贯”的企业家,而到蒋巷,见到的是富裕起来的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直面农业、农村和农民。

  振兴农业即做强农业。过去的蒋巷是高产穷村,现在变为高效富村,农业增加值达到650万元。其振兴路径,一是艰苦创业,用他们的话讲“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他们从水利建设入手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经过20多年、累计投入劳动力6万余工、完成50多万土方,最终将1700亩低洼耕地填高1米多,建设成了田块成方、树木成林、水渠成网、水泥道路畅通的高产稳产粮田,建设成绿色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利用复垦复耕的土地建设起高效农业示范园。二是由高产农业转向高效农业。过去追求产量,一年种两季或三季,现在土地休耕,一年种一季优质良种水稻;种地不用化肥农药,全部用有机肥,猪圈的粪便管道直通每一块水稻田。虽然水稻产量比过去有所降低,但是“蒋巷大米”品牌因其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经营收入反而大大提高。三是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种植区占地500亩,分竹园、果园和经济林木园;养殖区占地150亩,实行循环种养。挖出的河塘养鱼,辟出的养鸡场散养鸡,在鸡场内种菜供鸡食,鸡粪集中用作有机肥。集中开辟的果园生产出各种鲜美的水果。

  振兴农村即建设美丽乡村。过去的蒋巷村是偏僻、闭塞、交通不便,90%以上的村民患有血吸虫病。农田都是低洼地,有四个自然村零散分布。现在的蒋巷,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宽敞、景如画。蒋巷的美丽乡村建设,是从“三集中”入手的,农田向种田能手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原有的分布于四个自然村的200户居民集中住进统一规划的社区。蒋巷利用四个自然村合并的机会,委托同济大学编制了“生态村建设规划”。根据规划,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活环境宜居化的思路,在村中心地带建起了占地600多亩的生态园。为了保护环境,以年损失500万元收益的代价,主动关闭了有污染的化工厂。蒋巷将四个自然村合并后腾出的土地、工业企业集中搬迁后腾出的土地,整片统一规划发展生态农业园,在生态农业园内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并且建设旅游景观,完善旅游设施。投资130多万元在主干道两侧建成26公里的生态林带,目前已实现全村100%林网化,绿化覆盖面达80%以上。建成日处理20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常熟市第一座秸秆气化站,组建了一支环境卫生、绿化养护、新农村督管队伍,蒋巷成为了全国率先通过国际环保质量认证的村级单位。如今的蒋巷村实现了“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村前宅后像果园,全村像个天然大公园”的总体目标。美丽乡村为蒋巷创造了生态价值。依托生态农业发展起了乡村旅游。蒋巷没有独特的传统的旅游资源,但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靠的是其生态农业。2018年全村游客总人数超过了3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000万元。

  振兴农民即富裕农民。过去的蒋巷是高产穷村,现在成为高效富村,而且是共同富裕村。蒋巷人的收入水平,2018年人均收入6万元(其中1万元村集体分红),这个数据是去除高收入者后的实打实的平均收入,远远高于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的水平,达到居全国首位的上海58987.96元的水平。村民“家家有房子、人人能就业、人人有保障”。全村所有村民都住进别墅。村里分三批建造的192套别墅,上下两层220平方米,能抗七级地震。村民家庭的电话、数字电视、有线广播、气化灶具、太阳能热水器、卫生洁具、小水井等安装建设均由集体投资。就社会保障来说,村里建设了158套三星级标准的老年公寓,免费给老人使用,对老人与子女同住别墅房的家庭则给予2000—3000元的奖励。老人除了免费入住老年公寓外,还享受养老金制度,并统一提供优质口粮。蒋巷村率先在当地完成了农保向城保的并轨。而对于全村411名已退休的老人、未成年人以及在校学生等未能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全部参加医疗保险,缴费全部由村集体承担,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险。

  蒋巷在乡村振兴方面成功的秘诀有三个,主要是:

  第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业起家,工业发家,三产旺家。村民靠在三次产业中就业致富。全村200户900人,外出打工的不多,蒋巷的各类产业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同时还有民营创业园。蒋巷的劳动力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蒋巷的特色在于,非农产业为富裕起来的村民提供了80%以上的收入,但非农产业的发展没有挤占农业用地。蒋巷土地的80%以上仍然是农用地。虽然蒋巷直接从事农业种植的劳动力不足10人,但在农业产业链上的延伸服务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和富裕村民的渠道。其中包括投资610万元新建了蒋巷粮食烘干中心,中心还建设有专业的粮食储存冷库,可以满足850亩农田产粮的贮藏需求。依托这些加工设备延长了蒋巷大米的产业链,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到最终产品的转化,从而提高了市场价值。生态农业旅游也是在农业中衍生出来的,达到了“旺家”的效果。

  第二,集体经济支撑集体致富。蒋巷有着苏南模式集体经济的基因,在其改革和发展中这种基因保存了下来,并且适应市场经济有了新的提升。蒋巷村集体资产参与市场经济的运作,获取利息收入、投资收入以及服务收入,每年可支配收入2200万元。利用集体收入有条件提供村公共产品和福利,许多私人投资不愿意进入的公共性项目,就由集体投入保证村民享受到充分的公共服务和福利。2018年村民不仅从村集体得到人均1万元的分红,每人还从村集体分得18斤水果、6斤鱼、50斤肉、30斤有机大米、10斤油。村民从集体经济里获得公共服务和收入,就有了获得感和向心力。

  第三,村集体(尤其是村党支部)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村集体对工业和农业的管理和服务方式是不一样的。蒋巷的工业原来是村办工业,改制以后成为私人控股的企业,村集体对其只服务而不干预,让其自主地参与市场经济。而对农业则不只是服务,而是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背景下,行使好所有者的职能。村民承包的土地统一流转到村集体,然后由村集体发包给16个种田大户(能手)。近年来由于当年的种田能手年老了,种不动了,土地又流转回村集体。

  基于对蒋巷的调研,不仅增强了乡村振兴的信心,而且发现了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的经验。在蒋巷看到了苏南模式的新发展,即集体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不仅市场经济强,集体经济也强;农业和非农产业的结合,不仅非农产业强,而且农业也改变了弱势地位。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集体富裕的进程中,村党支部真正起到了领导核心的作用。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