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现代化目标,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村党组织书记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必须经受新的考验。
放眼奔康的全局观念。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是党对“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乡村振兴机遇难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写入党章,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科学决策,这是乡村振兴根本的政治保障。同时,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形成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农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支部书记要胸怀全局、放眼奔康,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主线,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发挥全体党员的作用。围绕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围绕乡村振兴的若干工作,从科学规划入手,对本村振兴大计熟知于心,晓之以众,行之于实,该做什么,该怎样干,一年干哪些事,都要清楚明了,一年一个台阶,扎扎实实地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惠及于民众。
鼓头争脑的干事激情。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村党支部书记就是要有鼓头争脑的激情,就是要争着出头、强出头,这是敢于担当的表现。吃透村情,充分利用和深度挖掘本村的优势资源,科学合理地确定本村振兴的目标和措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立足本村实情,切忌做照抄照搬,贪大求洋,违背群众意愿的事情。
村支部书记尤其要下深水,一心一意为群众着想,事事需要走在前边,切忌与已无关。凡是经过广大群众确定的事情,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取信于民,惠及于民,切不可半途而废、朝令夕改。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搞好群众思想引导,需要下深水,下真功夫,做足绣花功夫。光有干事激情还不够,还需要注重集众人之智、众人之力,群策群力,充分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特别是教育引导群众自主创业、积极参与,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口惠实至的务实作风。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给广大农村群众的恩惠,必须做好做实。如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让群众看不到实际的效果和利益,那就成了“口惠而实不致”了。因此,乡村振兴的目标就是让群众得到实惠。要做到口惠实至,必须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
村党组织书记必须心系群众,把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谋发展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结合实际做规划,面向市场找项目,一家一户做工作,因户施策抓落实。把产业发展放在第一位,不论是农业产业、务工产业,还是旅游产业,既要形成产业规模,更要创造产业特色,实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收益。
切实改变过去那种开会讲一讲的普遍号召和搞几处示范点的方式。既要自己带头干,做出示范和榜样,更要帮助困难弱势群体出主意,想办法,添措施,共同发展。农村中的困难家庭、残疾人家庭、“懒人”家庭,需要重点帮扶,既要扶志,也要扶智;既要帮工,更要帮资;既要帮种,更要帮销。要特别关注边角地区农户的发展。对于农村中的边远户、“吊野”户、独老户等,也要经常去看一看,帮一帮。组织和发动全体党员和农村“能人”的作用,共同围绕本村振兴计划“传、帮、带”。
胸有策略的治理能力。村党支部书记要有过硬的政策领悟能力、工作执行能力、引导教育能力、综合发展能力、社会治理能力。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和精神要吃透,对党的农村政策也要吃透精神,把住农村发展的方向,才能创造性地执行好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要善于团结和组织党员干部不折不扣地执行好政策,补短板,展强项,创新路。把全村群众组织在村党组织之下,把乡村振兴这一系统工程做实做精。
农村治理能力体现在诸多方面,而主要的应当是壮大村民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解决群众缺技能的突出矛盾,这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逐步改善群众的住居条件,打造清山绿水的生活环境和提升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就顺理成章,村风民风的进一步改变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村党组织书记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始终有一盘棋的思想,分清条理,分清轻重缓急,先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年干成几件群众受益的事情,数年以后,乡村振兴就自然而然地跃然眼前,成为现实。
有脚阳春的公认业绩。乡村振兴战略就像长了脚的春天,能给农村群众带来温暖。何时实现振兴目标,既要接受上级的检验,也要接受群众的评判。因此,乡村振兴的成绩是干出来的,也必须是群众公认的。
要取得公认业绩,村党支部书记首先要有坚定的担当精神。要敢于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中,牢固树立为民思想、为民情怀,俯下身子抓落实,以抓铁有痕的精神,迎着困难上,相信,困难再多再大,只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就能共同创造条件改变落后面貌。
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需要经过一定年限的努力,还是一蹴而就的。也许现任村支部书记做的就是打基础,谋划长远的事情,虽然只是“隐性政绩”,但是,这种“隐性政绩”群众心中是有数的,群众也是打心眼里认可的,村党支部书记也就做到了上不愧对组织,下不愧对群众了,这就是应当具备的正确的政绩观。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