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了,那温暖的声音犹在耳畔萦绕,那声声嘱托依然令人感怀心动——
陕西人民清晰地记得,四年前的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期间谈到“三农”工作时,明确要求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高屋建瓴为陕西发展擘画蓝图、寄予厚望。
嘱托,声声入耳;前行,力量倍增。
四年间,陕西以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目标为引领,在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提效农民增收农村美丽等方面,亮点纷呈。
四年间,我省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安全更有保障;农业经营体系逐步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四年间,我省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农村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逐步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居住集中化、设施城镇化、管理社区化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格局正在形成。
四年间,我省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效果不断放大。
肩负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职责与使命,陕西通过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向总书记、向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沉甸甸的乡村答卷。
下好改革“先手棋”,农民群众享红利
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从“户户包地”到“人人持股”,陕西乡村发展活力正在被不断激发
2019年1月2日,我省首批81家股份经济合作社领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获得了进入市场的“身份证”。
“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梁氏窑社区培育了多条特色化产业链条。现在有了登记证,我们经济合作社就能在银行贷款,能进行合法经营,以后农民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宽!”杨陵区梁氏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王双科说。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现代农业,都离不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这要求陕西必须做好农村改革这篇大文章。
2017年年初,陕西拉开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大幕。在此之前,我省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普遍比较薄弱,一些地方集体资产底子不清、权属不明,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得到有效盘活,农民还不能很好地分享收益。
两年后的2018年年底,全省已有99.6%的村完成清产核资,78.5%的村完成成员界定,58.6%的村完成股权量化,69.7%的村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激活效益正持续释放。
成绩的背后,是陕西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道路上,一往无前、闯关夺隘的决心。陕西全面开展以“清产核资”为重点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百村示范、千村试点、万村推进”行动,加快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持续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档升级。据初步统计,全省注入村集体经济的资金超过22亿元。
改革“先手棋”步步为营,招招对路。西安市和平村、蓝田县董岭村、榆林市赵家峁村、陇县西街村、合阳县沟北村……三秦大地上,一个个村庄改变,一户户农民受益。这些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方面的“陕西实践”,为全国提供了重要借鉴。
一子落,满盘活。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从“户户包地”到“人人持股”,陕西乡村发展活力正在被不断激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陕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不断规范;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让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让我省承包地经营权持续放活。陕西将推动农村改革再突破、乡村振兴再出发,绘就充满乡村发展活力的壮美画卷。
产业“接二连三”,乡村美丽宜居
截至2018年10月底,我省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2%,农产品加工与农业产值比达到1.8∶1
2018年国庆期间,太白县鹦鸽镇六家村的农家乐人气火爆。为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近两年,太白县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吸引大批游客观光旅游,全县新催生出400多户农家客栈、50多户农村电商,秀美的环境也吸引了外地客商纷纷前来投资兴业。
六家村的变化是陕西农村环境持续改善、产业不断融合的一个缩影。
四年间,陕西不断筑牢富民强省的物质基础,使全省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解决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问题,加快推进“厕所革命”。一个个环境优美、乡风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农村诞生了。
环境变美了,产业兴旺了。我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绿色发展、品牌引领。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接二连三”。
看,那一连串飘红的数据诞生——
2015年以来,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完成投资66.34亿元,建成饮水安全工程1.31万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完成了自然村通动力电工程,电力入户率达100%。全省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8亿元,完成1.18万公里通村路建设,建制村畅通工程全部完成。农村电信普遍服务,实现行政村100%光纤通达。
听,那一份份喜人的捷报传来——
截至2018年10月底,我省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2%,农产品加工与农业产值比达到1.8:1。当年,全省新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支持12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建设产业小镇,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4万个,带动农户8万户,预计全年接待游客1.45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
这样的成绩单足以令人骄傲。今日的陕西乡村,产业更兴旺、环境更宜居、生活更富裕。
拿出“绣花”功夫,实施精准脱贫
全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4年年底的460万人,减至2018年年底的77.56万人
2018年10月31日,延安市洛川县菩堤乡的126名贫困群众每人从洛川民丰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到了1020元的分红。吸纳贫困群众入股合作社,是洛川县帮扶贫困群众脱贫的有效方式。2014年以来,洛川县依托苹果产业,使全县贫困人口由1.1万余人减少到2018年10月底的1405人。
加快追赶超越是三秦大地最响亮激越的旋律,实现全面小康是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确保到2018年实现革命老区群众率先脱贫、到2020年全省贫困人口基本脱贫,确保贫困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够格进入小康社会。”动员令已经下达,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对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回应与践行,更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带领全省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庄严承诺。
方向既明,步履坚定。为了让贫困户过上幸福的日子,全省上下勠力同心,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下“绣花”功夫,做精准文章。大胆探索“3+X”帮扶体系、公益专岗、健康扶贫“两手抓”“扶志六法”等一批有影响的创新性帮扶举措,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民政部等有关国家部委的肯定。一笔笔真金白银按时拨付: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57.2亿元;整合涉农资金390亿元;投入中央彩票公益金4.9亿元,全部用于支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
陕西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推进苏陕扶贫协作、成立国企合力团、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不断完善兜底保障政策、扶智扶志相结合、狠抓产业就业扶贫、积极实施生态扶贫……陕西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突出产业支撑,强化项目带动,攻坚克难,综合施策,“冰点”正在消融、“难点”开始破题、“底线”加紧筑牢、“保障网”更为坚实。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全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4年年底的460万人,减至2018年年底的77.56万人,减贫382.44万人。尤其是革命老区得益于振兴规划的有效实施和各项特殊支持政策的落实,减贫成效更为明显,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4年年底的312.71万人,减至2018年底的58.76万人。
回首过去四年,陕西“三农”工作步履铿锵收获丰硕;展望未来,陕西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信心满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西必将乘风破浪扬帆进,砥砺前行再出发。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