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李强在湖北调研时强调:以只争朝夕奋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

时间:2019-01-23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学习时报

1.jpg

  乡风文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题中之义、精准脱贫攻坚的动力源泉、创新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社会平安稳定的重要基石、地方综合实力的组成部分,抓乡风文明建设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程度上的突破,必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集中发力。

  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民本”理念。乡风文明建设,既要教化群众,又要造福群众,更要依靠群众。这就决定了在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着力让群众在乡风文明建设中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样才能提高群众弘扬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振兴的知晓率、参与率。

  必须进一步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党风政风连着民风乡风。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更是一个地方民风、乡风的“风向标”。只有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切实夯实党建底板,着力推动组织振兴,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党组织书记头雁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彰显基层党组织在自治、法治、德治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才能形成党风政风与家风民风乡风“五风”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必须进一步优化乡村文化供给。文化是文明的支撑,也是文明传承的内核。因此,在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将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的基础性、根本性工程,特别是要针对当前群众对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多元化、复杂化特点,突出阵地完善、方式创新等重点问题,深入推进文化供给侧改革,让文化服务、文化产品更好满足群众精神需求,更加精准融入群众心灵深处,才能更好地做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引导群众在实践中养成文明新风。

  必须进一步深入实施“三乡工程”。无论是“富脑袋”,还是“富口袋”,人都是决定性因素。当前农村青壮年外出人口多、“三留守”人口多,“根正苗红”的领头人越来越少,甚至有的村连“两委”班子成员、书记、主任都只能是“矮子里拔将军”。针对这一现实,必须把人才振兴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特别是要大力引导在外成功人士、优秀青年返乡创业,积极培育各个领域的“新乡贤”,让更多的人在乡风文明和乡村振兴中发挥带头带动作用。

  必须进一步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坚实的经济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必要前提,产业振兴更是位居“五个振兴”之首。要以脱贫攻坚为契机,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积极引导群众自力更生强产业,不断做强农村发展主板,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为乡风文明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必须进一步健全工作体制机制。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必须要从体制机制入手,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从主体上讲,要聚焦“三治融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立体化社会治理体系,特别是理事会、监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和运转机制,更好发挥群众自治作用;从事务上讲,要聚焦“全面全域”,进一步拓展深化村民自治的边界和范围,建立起涵盖基本村务治理、基础设施管护、基础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一整套自主管理机制;从时限上讲,要聚焦“常”“长”二字,既着眼于当前的突出问题,又立足于长远的文明传承,经常抓整治,长期抓涵养,日积月累,久久为功。

  总之,乡风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思想指挥行动”的先决性作用,是探索基层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积极寻找符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振兴之路。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