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农为先,农兴百业兴。40年前,中国的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40年来,随着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一系列扶农支农强农惠农政策得以实施,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再一次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回首过去:昆明“三农”换新颜
作为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40年来昆明农业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1978年后,昆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与全国一样历经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业、牧业、特产税取消,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阶段,“三农”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从总量来看,2017年昆明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10.13亿元,在1978年1.97亿元的基础上增长了105.7倍;2017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366.38亿元(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在1978年7.32亿元的基础上增长了49倍。从产业结构来看,昆明在巩固粮食、烤烟、蔬菜等传统农业基础上,积极培育特色水果、坚果、花卉苗木、中药材、渔业、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农林牧渔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转变。从农民生活水平来看,2017年昆明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698元,在1978年180.4元基础上增长了74.9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1978年的基础上增长了83.6倍。从脱贫成果来看,昆明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有3个以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省会城市之一,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目前寻甸县已脱贫摘帽通过国家验收并获得国家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东川区、禄劝县申请贫困退出已按要求向社会公示。
新时代下,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农村最为突出。作为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昆明在改革开放40年中虽取得了辉煌成就,但目前发展短板仍在农业农村。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质量不高、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短缺、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人才建设滞后等问题仍制约着昆明“三农”发展。要推动昆明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最根本还要靠改革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展望未来:激发“三农”发展活力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关键之年,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昆明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围绕加快城乡融合,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农村改革再出发,昆明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一是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改革是从调整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开启的。”新时代下要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仍需牢牢把握农民与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昆明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需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根据新修改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在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的同时,有序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总结推广好宜良县、富民县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经验,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抓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试点工作,探索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有效途径。围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交易流转及农业保险等内容,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力度。通过打好各领域各行业农村改革“组合拳”,实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二是以产业革命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从现在到2020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共同抓手。面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线任务,大力推动农村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既是昆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让贫困人口获得可持续收入的重要路径,又是昆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要求。在产业发展定位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因地制宜打好绿色食品牌,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推动花卉、蔬菜、中药材、高山畜牧业等重点特色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在做大做强“昆花昆菜昆药昆果”的同时,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产业发展方式上,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条件的农户与企业、合作社、能人多样化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三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亮点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中国农村发展的趋势与方向。“乡村美”是云南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昆明打造宜居宜游宜业乡村的亮点所在。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关要求,结合昆明市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着力改善昆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增强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以昆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深入实施“一控两减三洁净”治理模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注重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融合文化、产业、生态、宜居等要素建设美丽乡村,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