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当脱贫攻坚遇到乡村振兴

时间:2019-01-17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

2.jpg

  脱贫攻坚战正处于三年攻坚期,乡村振兴正处于“三年取得重大进展”关键开局年,两大战略的政策契合度、实践衔接度关乎后三年工作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共同点在于,都旨在做到“三个消除”,即消除绝对贫困、消除城乡差距、消除社会偏见。所谓消除社会偏见,即消除长期形成的重城轻乡的惯性思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三个消除”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也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 的保障。两大战略的不同点在于: 脱贫攻坚具有紧迫性、突击性、局部性和特殊性等特点,乡村振兴则具有渐进性、持久性、整体性、综合性等特点,脱贫攻坚主要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乡村振兴主要是通过解决不充分来解决不平衡问题。在组织和推进这两项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这两者的特性和不同,在宏观上要做到不能因为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留下隐患,也不能因乡村振兴影响脱贫目标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互补互助,不能各行其是,顾此失彼。

  做好两大战略的有机衔接,需要从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五项目标任务着手。

  一是产业兴旺。要做好产业兴旺的文章,需要厘清产业兴旺的内涵。首先,不能局限于一产农业的兴旺,一二三产要同时兴旺,才是真正的产业兴旺。其次,一二三产要融合发展。一村有窑厂、有商店,三产齐全,但是互不关联,不能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城市二三产业搬到乡村, 就算三产融合了。再者,产业兴旺必须带动当地农民就业致富。那种富了老板穷老乡的产业兴旺,也不是我们需要的兴旺。目前脱贫攻坚中的产业扶贫,一般都是专项的、单一的产业,且多集中在农业, 特别是有些地方的产业扶贫要求过急,在市场论证上做得不够充分, 一窝蜂上一个产业,最后恐难逃“谷贱伤农”的后果,留下产业扶贫项目的“烂尾楼”。要实现两大战略的有机衔接,就要找好产业发展衔接点,按照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内在要求,重点向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拓展延伸,实现三产的融合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开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多功能的发展,这样的产业兴旺,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二是生态宜居。人类社会经历了一百万年的原始文明,一万年的农业文明,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今天正进入第四个文明形态,即生态文明。而生态宜居正是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生态宜居就广义而言, 应包括环境优美度、生活便利度、社会文明度、资源承载度、公共安全度、市场发育度、居民幸福度等等。当前有些地方为了“温饱” 不顾“环保”,既影响脱贫攻坚质量,也影响乡村振兴进程。

  因此,在两大战略的衔接中,首先应正确处理好“温饱”和“环保” 的关系。该堵的堵,引进的项目破坏青山绿水,即使是金山银山也应拒之门外。该罚的罚,严格落实责任终身追究制,避免“公地悲剧”成“公共悲剧”。该补的补,财政应拿出真金白银,尽快补齐环保设施和监管能力欠缺的短板。该给的给,应从环境的外部性去考量,借鉴国际上“碳交易”的做法,要求发达地区给生态保护地区合理的经济补偿。其次应打造一个“四生”契合的乡村环境。所谓“四生”契合,即生产、生活、生态、生意四者要互相照应。不能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远离生产场所,或为了挣钱破坏生态环境。生产、生活、生态的契合,如果没有与发达的现代化市场联接,便只是徒有躯壳,因此,“三生”之外还应加上市场的开发,即做活“生意”。只有四生契合,互为促进,才有高品质的生活、高效益的生产、高文明的生态。再者应以原住民的利益为导向。生态宜居不是外地人、城里人的宜居,而是原住民的宜居。外地人和城里人都只是乡村蜻蜓点水的过客,而原住民需要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在那里生产生活, 他们与周遭的环境分分秒秒都是休戚与共的共同体,因此,“宜居”应以原住民的视角和利益打造。

  三是乡风文明。不少地方都把乡村文明当作很虚的事情,认为没有什么抓头。其实,这是一件很实很具体的事情。重点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1)村户环境的治理。如果一个人披头散发,蓬头垢面,说他文明程度再高,大家都不相信。即使再穷,把环境搞得干净整洁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厕所革命”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印度“清洁社会”的计划,主要就是从厕所抓起的,他们7亿多人没有厕所,到明年就要建1.1亿座厕所,在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厕所被世卫组织定义为“最廉价的医药”, 习总书记多次提出“厕所革命”,坊间戏言: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因此,抓乡风文明,村户环境治理应是最好的入手处。(2) 广泛发动社会,订家训、正家风。有言之教谓之训,针对各家情况把名言警句写成条幅挂在墙上就是家训, 上海杨王村每家每户门口都贴有一块家训,内容入情入理,村民将此作为行为准则入心入脑,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无言之教谓之风,家风是家长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子孙后代做示范。好的家教是家训和家风的结合,它奠定了一个社会文明的基础。但凡是从乡村走出去的做出成就的个人,大多是从有优良家训和家风的家庭里走出来的。(3)重修乡规民约。社会主体的流动性使中国乡土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乡规民约已经过时,亟待修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与时俱进,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乡规民约,作为乡村社会价值观的标准成当务之急。一乡一村应广泛发动,因地制宜制定易操作、可落实、能见效的行为准则, 让这些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对本地每个居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引领性和导向性的作用。

  四是治理有效。治理有效就是政令畅通,民心相通,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脱贫攻坚已经形成五级书记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在农村力度最大、最有成效,使农村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民谚云: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实践证明,加强党的领导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哪项政策的实行像脱贫攻坚这样有力度有实效,主要经验就是五级书记一起抓,应将这一举措总结提炼、推广运用到乡村振兴当中。还应建立市场、社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治理格局,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既互相配合又相互制衡的现代治理格局。乡村的有效治理仅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给市场和社会更多的自由度和主动权。同时还应打造一个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传统社会的治理主要是自治和德治,今天是一个法治社会,在继承发扬传统乡土社会治理精华的同时,应重点抓好法制建设,靠法治推进发展,靠法治调处矛盾,靠法治打击黑恶势力,靠法治扶正驱邪。

  五是生活富裕。不少地方把生活富裕简单片面地理解为物质生活,这只是问题的一半。生活富裕应包括两个层面,即物质的富裕和精神的富裕。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物质的需求,琴棋书画诗舞歌则是精神的需求。两大战略实施中虽各有侧重,但需要同时推进。脱贫攻坚主要是解决物质生活的保障问题, 但不可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乡村振兴中既要抓好物质生活富裕还要抓好精神生活富裕,即精神生活的富裕要贯穿到物质富裕的任务和目标之中。如果是口袋装满了,脑袋空着,就会出问题,精神空虚,无所追求,无事则生非,黄赌毒马上就会泛滥起来。在两大战略的衔接中, 必须准确把握生活富裕的内涵,正确理解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从宏观上抓好四件事。首先是体力问题, 针对因病致贫是主因的现实,以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核心,保障广大农民群众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没有强健的体魄就无法创造富裕的生活。其次是智力问题,即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目前乡村教育存在逆乡土化的问题,所谓“世界观”就是“观世界”形成的,小孩子都去城里读书,听到、看到、亲身感受到的都是高大上的城市文化,“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将来他们很难再回到乡村去参与振兴乡村。逆乡土化的教育是中国未来乡村振兴最令人担忧的大事。再者是增收问题,关键在于拓展农民的第三就业空间。第一就业空间是指传统农业,不离土不离乡;第二就业空间是指进城打工,离土又离乡; 第三就业空间是指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二三产业,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第四是精神文化问题。在“扶志”“扶智”的同时,还要“扶制”。把适应精神需求的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搭建平台、培养人才、继承传统、创新发展,提高认知度、兴趣度、参与度,提升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农民是需求者,也是创造者;唯有创造,才能活跃;唯有活跃,才能满足需求。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