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市政府从推进“十镇百村”建设;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进行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农民增收计划;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旅融合”,鼓励发展休闲农业、民宿等方面作出了系列部署,有力推动三亚乡村振兴的建设步伐。
今年“两会”,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政协委员们热议话题,他们在提案里、发言中,为三亚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台盟三亚市委会:
借鉴台湾经验,以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台盟三亚市委会在提案中提出,三亚乡村振兴,可借鉴台湾“农村再生”理念:农民“再生”,即公众参与的居民技能培训与再组织;村庄“再生”,即空间环境改善与社区意象营造;农业“再生”,即发挥精致农业的产业带动作用。
可在条件较好的村庄,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打造“村民生活的美丽乡村,游客的游玩新热点”;大力推广乡村旅游的事件营销、节庆赛事营销、联合营销等,推动农产品品牌打造,引进优质企业、创业者和农民共同开展乡村餐饮、民宿、康养等项目;做好规划,强调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理念,打造主题鲜明的村落风貌和田园景观。
■市政协委员刘琼龙:
引进台湾农业专才,推进三亚乡村振兴
台湾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较快,而三亚与台湾农业合作已有30年的历史,具有扎实的基础,引进台湾乡村建设和农业专才,有利于带动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
市政协委员刘琼龙认为,引进人才应该目标明确,按需引进,以引进高技能人才为主。可向台湾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允许“合伙人”通过合同约定,享有包括共享农庄在内的乡村项目开发等优先权,享受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搭建包括琼台农业合作示范区、海峡两岸(三亚)农业合作服务示范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区、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等平台,为引进台湾乡村专才创造条件。制订引进人才在医疗、上学、就业等方面优惠政策,切实为其排忧解难,解决其后顾之忧。
■市政协委员柴勇:
建立三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机制
2017年,三亚发布了《三亚市“十三五”期间百个美丽乡村(自然村)建设名录》,提出于2020年前完成100个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三亚面临着劳动力、资金、市场化机制以及适用政策缺乏等多重困难。
市政协委员柴勇建议,奖补改造资金应对保留自然村予以“重点照顾”,让这些保留自然村和农户享有其他地区和城镇居民所没有的“特权”;建立多元主体的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美丽乡村建设领域;创新乡村房屋和宅基地流转政策,建立合适机构以集体经济的名义有偿收购,租用农户流转出的承包地、自留地、宅基地、闲置房,为今后农村资源的整合、统一经营与功能配置提供有利条件;发展城乡互动,如“农家乐”、“诗歌田园”等休闲体验型的乡村旅游项目,培育小而精致的“美丽乡村”经济。
■市政协委员郭森、罗小萍: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用好农村闲置房
美丽乡村正成为我省全域旅游的金字招牌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亮点。在推进乡村环境治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宜进一步促进农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市政协委员郭森建议,农村“闲置房”治理要与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消除安全隐患等有机结合起来,做到 “ 拆、建、管 ” 统筹推进;通过适当补助鼓励农村危房改造对象,从已无返乡可能的村民那里购买房屋状况尚好的房子;各村(居)委会也可以通过购买或租用闲置房,用于兴办农村公共文化卫生事业;鼓励返乡人员和城里人员租用农村闲置房,用于返乡养老或开展经营性活动。
市政协委员罗小萍则建议,充分发挥和利用三亚气候条件优势形成的候鸟族群消费方式,利用乡村闲置房屋等资源,积极引导、培育、建设一批服务于有康养需求的普通城市居民和“候鸟”族群的康养乡村和农庄,并在服务水准上努力争取向中高端的康养机构看齐,使年老的普通城市居民和“候鸟”族群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