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还存在以下的弱项和短板。
一是高质量发展欠缺。农业供给结构不优、效益不高、竞争力较弱。农产品“大路货”多,名特优少,农产品加工体系不深,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不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小、带动力弱。
二是基础建设欠缺。十八大以来,我省以农村水电路气房讯为重点的民生工程投入累计3800多亿元。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依然明显滞后。
三是环境保护欠缺。全省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不健全,无害化处理率只有60%左右;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不到50%;已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乡镇不到50%;全省19万多个自然村中,还有很多尚未开展村容村貌整治。
四是人才支撑欠缺。农业农村发展所需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匹配、素质不适应。2017年,全省农村实用人才约158万人,仅占常住人口的5.4%,占比严重偏低。
五是资金投入欠缺。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幅在下降,土地出让收入、政府债务资金等,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较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还没有从根本上破题。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的意愿不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强弱项、补短板。
1.“三改”同步,走改革振兴之路。一是“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完善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二是“三变”改革。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实现涉农县区全覆盖;加快建设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互惠共赢。三是农业农村支持保护体制改革。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高位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提高使用效率;实施金融机制创新,加强涉农普惠金融政策供给,加大绿色生态、优质、高效农业奖补力度;完善农业担保、保险制度,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使涉农金融服务链与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有效衔接。
2.“三系”配套,走产业振兴之路。一是完善农业产业体系。以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为引领,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引导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一体化运作。二是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特”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皖字号”品牌。三是构建现代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使规模经营与带动一般农户增收有机结合。
3.“三才”汇聚,走人才振兴之路。制定和实施针对农村人才评价、使用和激励的差异化政策。一是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的农业农村干部队伍。二是建设服务乡村的农业技术、教育、卫生专业人才队伍。重点是建立人才资源下沉机制,为支农驻村服务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三是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立全省统一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构建培育机制,完善培训网络。
4.“三基”协同,走强基振兴之路。一是着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改造提升农村电网、乡村道路、农村安全饮水,加快建设农村宽带,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二是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建立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服务能力。三是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三线”管制,走生态振兴之路。一是加强生态红线管制。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宜居”的生态容量。持续深入推进中心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二是加强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管制。加大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权重和刚性约束力,建立“划定、建设、管控、保护、补划”的长效机制。三是加强城镇开发控制线管制。合理确定城区开发边界线,防止城镇无节制扩张。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