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通城乡的水泥路走起来又宽又平,有的村民盖起了小楼洋房……如今,走进我市许多乡村,都会被这美丽景象所吸引。记者近期来到惠城区横沥镇,只见满目翠绿,一条条宽敞又平整的水泥路贯穿于城乡之间,将沿线的美丽乡村串联起来,乡村旅游也得到很好的发展。乡村振兴路上,如何突破农村发展瓶颈,让更多的人才流入乡村,让更多的消费流入乡村,让更多的投资流入乡村?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便是其中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乡村样本
横沥建设好乡村道路带旺旅游业
一条好路、两排好树,一湾清水、两岸花香……作为惠城区首个“三宜”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黄沙洞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走在了前列。
“黄沙洞村距离市中心只有40分钟左右车程,便利的交通条件,对于一个发展旅游产业的村子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容兴介绍,该村道硬底化建设已完成4.3公里,正在建设中的村道还有1公里多。
在横沥镇另一个村——墨园村,村道建设同样如火如荼。该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日强介绍,墨园村正规划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目前已经完成3.7公里村道硬底化建设,还有4.3公里正在规划中。目前村里的道路、自来水、道路亮化(路灯)等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方面也有很大提升。
刘国华是一名80后,原来是城市上班族的他,现在回到家乡黄沙洞村开了一家民宿,自己当老板。他说,现在的乡村跟以前不一样了,交通方便,环境优美,旅游业兴旺,发展潜力巨大,能回乡创业感到很幸福。
除了交通,解决好农村安全用水问题、优化水资源配置,也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黄沙洞村2017年全村通自来水后,现在家家户户都能用上安全便利的自来水。墨园村也于去年9月接通自来水。
“以前,黄沙洞村村民喝的是从山上接的山泉水,取水不便且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刘容兴介绍,自从全村通自来水后,就不用再担心用水安全问题,村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校车开进村连接各个村子和学校
刘容兴说,通了自来水和道路硬底化后,一是大大方便了游客,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二是直接造福百姓,村民生活环境和条件更好了。他举例说:“以前学生上学要走很远的路,导致不少超龄儿童未上学。现在校车可以开进村,连接各个村子和学校,村里的孩子不再为求学路途遥远而为难。”村民生活更加便利、幸福。
原来村里的道路是泥石板路,不仅凹凸不平,下雨时还会泥泞不堪,村民常常弄得满身泥水。“现在铺了水泥路,又宽敞又平整,再也不会满脚泥了,真高兴!”墨园村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
■惠州实践
打通乡村振兴“双向道”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我市紧紧围绕“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四好农村公路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建、管、养、运良性发展模式。
截至2017年底,我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12220公里,其中乡道6959公里、村道4343公里,四级路以上11795公里,占总里程的99.9%。
农村公路路网结构不断完善,公路路况水平逐年提升,公路桥梁安全畅通,让村民能走出去,也让产业“走进来”,打通了乡村振兴的“双向道”。
供水资源优化配置,
满足地方乡村振兴用水需求
记者从市供水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通过持续推进供水一体化改革,整合各乡镇供水,最终达到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各乡镇实现“同城同网同价”的工作目标,切实满足地方乡村振兴的用水需求。
目前,永湖、良井、平潭、芦洲、马安等片区已经实现供水一体化,依照已制定的近期、中期、远期供水发展规划和管网改造计划,市供水有限公司充分统筹利用水资源,有步骤、按计划地实施供水设施的建设和技改,持续优化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为村镇的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提供供水保障。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共投入10.7亿元完成县道改造155.6公里,投入18.2亿元完成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4213公里,投入4.2亿元完成省级贫困村路面硬化建设1014公里,投入2800万元实施窄路基路面拓宽106.9公里。全市各级政府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实现了行政村100%通客运、村民小组组组通硬化路的目标,农村地区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我市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有不俗的成绩,但是农村基建的短板依然明显,还需要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
■如何发力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该坚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一是要集中精力,加快补齐突出短板,如建立健全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体系等,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二是要着力提升村容村貌,科学布局,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等,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三是要建立健全整治长效机制,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等。
据了解,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建设“四好农村路”,全面提升农村公路通畅水平;全面健全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机制,建立稳定的各级财政补助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和增长机制;全面推动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推进“多站合一”的农村客运站场建设,保障农村产品及货物运输等。
供水方面,我市将持续培育供水发展新动能,推动乡镇供水管理优化、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实现乡镇供水发展转型升级,协调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市供水有限公司将不断完善和强化供水生产和水质管理,提升乡镇供水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改善优化供水服务,全力支持与配合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等。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