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40年来,农村改革路径不断深化,农业生产效率持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新时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事业全面发展进步,具有更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国最大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发展不充分是乡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之策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最大的发展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就是乡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之策。
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农民年龄知识结构、农村社会建设和乡村治理等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比如,一些村庄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到村里一看,农宅残垣断壁,老弱妇孺留守,房堵窗、户封门,见到的年轻人不多,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不断加剧。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不仅中西部地区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也存在。目前,山东常住人口已突破1亿,即使未来城镇化率达到70%的较高水平,仍将有3000多万人生活在农村。要满足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就要着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乡村价值需要重新审视。现如今,乡村已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还有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令人向往的休闲观光功能和独具魅力的文化体验功能。“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乡村越来越成为人们养生养老、创新创业、生活居住的新空间。新时代,城镇居民不仅需要更多更丰富的优质农产品,还渴望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乡土文化、民宿风情,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慢生活成为一种时尚。这同样需要乡村的全面振兴才能持久支撑。
县域兴衰直接影响乡村进退。必须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方能更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是一篇关系全局的大文章,必须置于县域发展全局通盘考虑,必须紧紧依托县域经济全面发力。县域经济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所在,是乡村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其发展的方略方式、速度力度、效果效益等对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关键性作用。同时,乡村振兴事关农业“新六产”的发展,关乎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体现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承载农民群众美好生活期盼,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各方面。抓乡村振兴,就抓住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县域经济社会事业的“牛鼻子”“总抓手”。
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内需,能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压舱石”和“稳压器”的作用,为国家宏观调控留出回旋余地和腾挪空间,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赢得战略主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结构性问题,通过补短板、强底板,为未来10-20年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投资、出口、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被称为“内需”。从一些世界贸易大国的实践看,当货物出口占世界总额的比重达到10%左右,就会出现拐点,增速要降下来。我国货物出口占世界总额的比重,2010年超过10%,2014年达到12.3%。这意味着我国出口增速拐点已经到来,把经济增长动力更多放在创新驱动和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上成为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工业取得的进步巨大,但农业却还处在初级发展的阶段,大多农村还处在原始的耕种模式,这意味着,中国农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农业“新六产”,通过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突出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两大亮点”,推动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四型发展”,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实现内循环。从基础设施投入看,2018年以来,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着力点,作为突出短板之一的农村基建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其中,交通物流、农村水利、现代能源体系、信息化基础四大方面成为农村基建的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内需,能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压舱石”和“稳压器”的作用,继续为国家宏观调控留出回旋余地和腾挪空间,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赢得战略主动。
山东既是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又肩负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任,两者有效对接并深度融合,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山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高质量发展,良好生态是支撑力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革命。要通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资本变成富民资本,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乡村振兴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从产业的更新换代来看,乡村振兴的过程就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过程。要实现这个转变,就必须加快农业领域的新旧动能转换,把以前主要依靠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高投入换取高产出的“老动能”、以农业种植为主的“老产业”,转换成绿色科技支撑的“新技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六产”“新动能”,以“四新”促“四化”,最终实现“四提”。山东既是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又肩负着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任,乡村振兴与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等8大产业都能找到有效对接点,并实现深度融合。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振兴与新旧动能转换是同向一体、互相促进的。乡村振兴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主阵地”,新旧动能转换是乡村振兴的“兴奋剂”“助推器”。
国有企业要勇于担当,发挥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在乡村振兴中“举旗搭台”,牵头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业产业整合,助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样板区
乡村振兴是国有企业勇于担当、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先行区”“样板区”。
国有企业要发挥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在乡村振兴中要“举旗搭台”,牵头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牵头进行农业产业整合,牵头延伸产品链条,牵头打造乡村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我们要避免孤立地、片面地、静止地、短视地看待乡村发展,而必须以统筹、联系、创新、整体、系统的思维和观点,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务求实效。
以统筹的观点搞好顶层设计。要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把握乡村发展的趋势,以战略性、前瞻性思维,坚持“县域统筹、整镇推进、重点建设”,统筹谋划全省乡村振兴项目布局,真正一揽子解决当前农业农村面临的问题。以联系的观点健康有序推进。乡村振兴与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要深度融合、精准对接,通过开展智慧乡村建设、新型节能技术开发、高效生态农业、康养文旅小镇建设、乡土文化传媒、乡村振兴基金投融资等,在乡村振兴与新旧动能转换结合上做文章。以创新的观点推进体制机制变革。以山东土地发展集团为例,我们充分利用国家的增减挂钩等土地政策和扶贫帮扶政策,创新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把土地指标从政策性平均分配,转变为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化配置,更加注重区域流动、城乡互动、结构优化、功能互补。以整体的观点推进乡村的全面发展。实现乡村的品质发展、全面发展,要注重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提高农民社会化组织程度,还要注重乡土文化复兴,唤起农民的文化自觉。以系统的观点引领全社会广泛参与。山东土地发展集团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乡村振兴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集团公司加强与市县政府、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接合作,寻找项目合作机会,先后与3个地市、31个县(市、区)政府、8家中央企业、2家省属企业、11家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关系,共同服务乡村振兴。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