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乡村振兴,民族村不掉队

时间:2018-12-07 人阅读 评论
来源:福建日报

  

  小坝草地音乐节,让人感受到浓郁的蒙古族风情。

  作为少数民族人口居全省第一的福建民族工作重点城市,泉州有包括汉、回、畲、蒙古、满等世居民族在内的54个民族。全市有1个民族乡、48个民族村(社区),少数民族人口22.9万人。

  这些民族村大多地处偏远山区,在全省各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其发展情况如何?记者特地进行了一番走访——

  增强造血功能,民族乡村群众收入持续增高

  “今年人均收入能达到2万元。”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泉州市山腰街道鸢峰村支部书记钟乞春信心满满地说。

  难以想象,就在两年前,鸢峰村还是一个村财为零的贫困村。

  钟乞春的底气来自村里的光伏发电项目。“从2017年3月至今,总共三个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装机功率达到280千瓦时。单此一项,每年村集体收入就有20多万元。”

  鸢峰村是畲族少数民族村,全村1260人,可耕种面积约350亩,人均不足0.3亩,2016年被列入泉州市重点扶贫开发村。

  “要实现脱贫难题,最关键还是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肖新生说。作为泉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派驻鸢峰村的党支部第一书记,光伏发电项目就是由他引进的。

  根据全村剩余劳动力较多的特点,肖新生先后三次组织村民赴宁德、福州等地参加电工、月嫂等职业技能培训,并帮助200多人实现就业。

  技能培训脱贫,钟安乐是受益人之一。“身体不行,干不了重活,在家待久了也变懒了。”钟安乐说,过去他一家四口仅能满足基本的温饱,房子盖了两三年都没钱装修,看病还欠下了几万元外债。

  去年钟安乐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又在村委帮助下,在离家不远的工厂找了份保安的工作。妻子庄亚红也在参加技能培训后,成为一名家政服务人员。“我们夫妻每月有五六千元的收入,再也不用为俩孩子的学费发愁了!”如今,钟安乐一家住进新装修的两层楼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鸢峰村原有5户19人贫困人口,去年全部脱贫。

  “下一步,我们准备完善基础设施,破解发展瓶颈。”肖新生表示,鸢峰村正规划兴建一个休闲广场,村卫生服务所、居家养老中心也将在春节前投用。

  与鸢峰村把劳务输出作为村民增收的途径不同,永春县东关镇南美回族村积极发展山地种植。

  “目前已经形成以油茶、芳香樟为主,茶叶种植为辅的山地种植特色产业。”南美村主任夏燕军说。

  南美村耕地面积432亩,山地4300多亩,山多地少曾经是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今,南美村挖掘林地资源,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引进种植项目,按照“公司+村民”的模式,让村民合作种植芳香樟1200多亩。

  “单这个项目,可以解决全村100多位剩余劳动力。”夏燕军指着一片香樟林告诉记者,参与土地流转的村民在每亩每年100元保底收入的基础上,还能享受每亩种植利润10%的分红。

  不久前,南美村还建起芳樟综合加工厂,提炼芳樟醇,生产芳樟木粉。

  泉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局长黄景生告诉记者,泉州积极推动民族乡村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南安丰联、丰美畲族村的大棚蔬菜,安溪横坪、盛富村的生态茶园和善坛畲族村的花卉苗木等,都已形成一定规模。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让民族乡村群众收入持续增高。

  找到发展方向,特色村寨形成生态旅游品牌

  初冬时节,地处泉港区涂岭镇山林深处的小坝蒙古族村一派繁忙,不时有旅游大巴停在村口,下来一批批游客。

  村口蒙古族特色的门楼,村道两旁马头琴造型的路灯,让人感受到浓郁的蒙古族风情。

  小坝是我省最大的蒙古族聚居地,全村姓“出”的蒙古族人共2112人,占福建蒙古族总人口的90%以上。

  “这几年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游客多了,商机也多了。”返乡青年出式坚经营一家名为“燕山部落”的农家乐。蓝白相间的蒙古包、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烤全羊,让他的农家乐生意火爆。

  “小坝除了拥有许多蒙古遗风的建筑和风俗,还有一块天然草场,许多自驾游爱好者前来露营。”小坝村党支部书记出东玉告诉记者,小坝村近年成功举办草地音乐节等系列民族文化活动,正致力于建成全省独一无二的蒙古族文化体验核心景区。

  小坝的蒙古风情让人陶醉,盛富的畲族民俗也不甘落后。

  地处安溪县湖上乡的盛富畲族村,原本是省级扶贫村。这几年,泉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筹措帮扶资金,帮助该村围绕“赏特色文化、品特色美食、购盛富竹编”,重新定位发展方向。

  走进盛富村,老远就能看到彩旗迎风飘扬,街道两旁挂满大红色的祝福语,村干部统一着民族服装,一股浓浓的畲族风情扑面而来。

  “今年盛富有两件喜事,一是全国文明村挂牌,二是畲族文化馆开馆。”富盛村党支部书记钟志艺有些不敢想象,从省级扶贫村到全国文明村,盛富村仅用了三四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华丽转身。

  “三年前,村财还几乎为零。”钟志艺介绍,过去由于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村集体经济薄弱。2015年之后,村里明确了发展规划,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省级扶贫政策的契机,充分开发富盛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畲族特色旅游,让村里的面貌一天变一个样。

  今年盛富村斥资20多万元,将空置的校舍装修一新,建成了畲族文化馆。文化馆占地400多平方米,共有三层,第一层设农耕工艺坊,第二层是畲族服饰坊和书画坊,第三层为廉政教育警示基地。“把廉政基地放进文化馆,是为了让老百姓牢记党恩,吃水不忘打井人。”钟志艺说。

  竹编是盛富人世代相传的手艺,几乎人人都会,因为缺乏销售渠道,只有很少的人把它当作谋生手段。如今,随着游客增多,各种畲族特色的竹编制品变得紧俏了。

  村民钟两都因为身体残疾,被列为贫困户。去年,他靠竹编手艺一举“摘帽”。“每天能有100元的收入,我很知足了。”钟两都说,今年过年,他准备给老婆孩子都买一套新衣服,再置办一件大家电,“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

  目前,泉州有4个民族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个民族村已申报参与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评审。泉港区钟厝村的畲族文化节、安溪县善坛村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射弩基地等一批民族村生态旅游品牌逐渐成熟。

  “民族村要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找到最佳的发展方向。”黄景生介绍,泉州已实现48个民族村(社区)挂钩帮扶全覆盖。多年来,泉州市对列入市级扶贫开发重点帮扶的少数民族村,除安排捆绑扶持资金100万元外,市级财政每年再增加20万元资金扶持;对未列入重点帮扶的少数民族村,2016—2020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用于支持产业发展或基础设施建设。

  在多种政策叠加下,越来越多的民族村旧貌换新颜,村庄美了,村民变富了。

  当下的泉州民族乡村,民生改善,产业基础夯实,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全市少数民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万元,居全省民族乡村首位。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