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湾乡特帮生态体验园通过多种形式带动当地群众脱贫增收
平桥区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脱贫攻坚破解乡村振兴难题
“严乡强村育新”计划让更多的非公经济合作组织尝到了抓党建带来的好处
平桥区广泛开展脱贫攻坚“大宣传大走访”活动
扶贫产业和技能培训使以往一文不值的稻草变成了艺术品
因地制宜发展花卉、苗木、果蔬、茶叶和优质粮油成为乡村发展的新路子
发展乡村旅游让偏远新集村成了“明星村”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驱车遍访平桥乡村:乡间道路宽阔平坦,路旁花红树绿迎风招展,多彩田园里处处风光无限;一望无垠的田野上,大棚、苗圃、花卉、果园,座座扶贫基地生机盎然,热火朝天;一个个美丽乡村如明珠落盘,村头田边扶贫车间里马达轰鸣,机器飞转……
“农业为本、农民是根。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把农村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10月24日,正在甘岸办事处杨庄村随机抽考乡村扶贫干部的平桥区委书记李灵敏告诉记者,平桥区正按照“用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子,持续坚定走下去。
1
基层党建过得硬 脱贫攻坚打得赢
脱贫攻坚中,平桥区党员干部转作风聚民心,入村组察民情、办实事解民忧,坚持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形成了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抓脱贫、苦干实干促攻坚的浓厚氛围。
区脱贫攻坚指挥部之下,成立了产业就业和电商扶贫、人居环境整治、行业扶贫和工作纪律、社会扶贫、基层组织建设和村级集体经济、平安村居建设和社会稳定等10个脱贫攻坚专项组,区、乡、村三级逐级落实责任,形成了上下贯通、责任到底、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
严格村级脱贫责任组、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工作规范和考核,38名处级干部、近千名科级干部,81个驻村工作队,81名驻村第一书记,近4000名帮扶责任人沉下身子,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同找致富路,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2017年10月底,在明港镇邹庄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两年期满,平桥区老干局活动中心办公室主任叶新奇主动向组织递交了留任申请。
“我还不能走!好不容易招来的带贫企业没有发展好,刚刚脱贫的几户老乡收入还没稳定住。”回想起当初的决定,叶新奇至今无悔。
尽管他清楚知道,妻子独自一人起早贪黑在镇上支撑着早餐店贴补生计;父母无人照顾,跟着弟弟去了上海;年迈的爷爷奶奶也远离故土,去了广东惠州的妹妹那里……
“家里人都支持我,他们说咱们一大家,就数我最有成就。”说这话时,年纪轻轻却头发花白的叶新奇面露羞涩。
驻村三年多来,邹庄村持续掀起“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活动,乡村干部一心扑在脱贫攻坚上,通过招商,旺农生态农业园、禾佳生态旅游观光园、生态小龙虾养殖合作社先后落地。流转土地上千亩,培育种植香葱、艾草、三角梅、碧根果、太空莲、天鹅绒紫薇,落后贫困的乡村变成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居家养老的花海田园,通过流转土地、园区务工、企业带贫等多种途径,近百户贫困人口持续增收脱贫。
“不到两年,我们这里建成的三角梅产业基地,已经畅销周边多个省市。”旺农生态农业园负责人王宏伟骄傲地说,“是明港镇第五党工委为我们解决了发展中的大难题。”
王宏伟提到的明港镇第五党工委成立于2018年3月。产业大发展,就要上规模。邹庄村的土地供应,已经无法满足招商企业的需要。
“省委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要用高质量的党建引领高质量的脱贫攻坚。”问题反馈上来,明港镇党委书记刘光金在镇党委会上率先提议,在邹庄村、吴塘村、韩场村和清淮移民新村的基础上,成立第五党工委。
经上级批准,镇党委委员钟声兼任第五党工委书记,四个村的党支部(党总支)书记兼任第五党工委委员。全新的党组织成立了,跨行政村流转土地的难题解决了,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也一个个化解了。
着眼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平桥区不断加强基层党建。他们通过实施“三百计划”,从产业带头人中培养百名党员,从党员中培养百名产业带头人,从党员产业带头人中培养百名村干部及后备干部,在今年村“两委”换届中优先吸纳、选配党员产业带头人112名,配齐配强269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筛选储备600余名村后备干部,着力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和身先士卒的先锋队伍。
2018年9月,信阳港丰蛋品有限公司党支部正式成立,从青藏高原部队退伍回乡的吴奎成了公司党支部书记,支部5名党员就是5个党员示范岗。
“自从有了党支部,没人干的脏活累活有人干了,看不到的卫生死角有人管了。”公司经理赵恒高兴地说。
他们依托产业协会、龙头企业、职能部门和重点乡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成立了蔬菜、花生、生猪等6大特色产业链党组织,在全区9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建立党组织33个,259名农村党员发展产业与参与组织活动实现了“同频共振”,带动贫困户4300余户,党建工作成为农民奔小康的重要助推力量。
2
扶贫政策贵精准 帮贫解困不落人
9月25日,甘岸办事处杨庄村宋庄组78岁的贫困户宋宏勋没有想到,一个多月中,他累计参加了4个半天的公益劳动,却拿到了近300元的扶贫补助。
这得益于平桥区今年8月推行的“2+N”产业扶贫模式带来的集体收益。
平桥区是信阳市中心城区,虽然是非贫困县区,全区269个行政村(居委会)中,却有227个有贫困人口,其中贫困村60个。截至2017年年底,38个村退出贫困村,17891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尚有22个贫困村、5105户10688名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依然严峻。
为提高全区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持续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市场、发展潜力大、贴近贫困群众、符合区情的扶贫支柱产业,夯实贫困户稳定脱贫基础,他们在立足区域特色产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支持,构建多模式、广覆盖的产业融合体,推动建立“2+N”产业扶贫模式(“2”是指两项工程:“多彩田园”产业扶贫工程和“产业扶贫基地”工程,“N”是指各局委行业扶贫项目),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双叠加”,即产业扶贫对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多彩田园”和各局委行业扶贫相叠加,“多彩田园”扶贫工程和“产业扶贫基地”工程相叠加,实现扶贫产业长远发展与近期带动,实现贫困户快速脱贫和持续保障同步发展。
为此,区里成立了益平种养殖合作总社,有贫困人口的乡镇、办事处和行政村,也相应成立贫困户合作联社和合作社,加入到总社中来,采取“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由区金融办担保贷款8000万元,区财政投入2000万元,通过总社租赁给有发展潜力、赢利有保障的国资企业,租赁收入除支付银行利息外,向全区4544户贫困户(含3155户未脱贫贫困户和2017年前已脱贫的1389户贫困户,不包括五保等兜底贫困户),由村里通过安排公益劳动,享受租赁分红。
政府通过成立贫困户合作社这个桥梁,将贫困户脱贫和企业发展连结在一起,不仅有效规避了银行放贷中的潜在风险,促进了扶贫产业和经济发展,又让贫困户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得连续5年的稳定收入。
除此之外,有条件的乡、镇、办事处和区直单位扶持建起的扶贫项目,也在此基础上叠加,让贫困户获得更多的分红收益。
使用区里下拨的村集体经济专项经费和另外两项扶贫资金共45万元,杨庄村建起了三个蔬菜连体大棚,承包给世洋农业种植合作社,每年获益4.5万元,全村贫困户的收入又多了一份保障。
平桥区深刻认识到,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抓好“山、水、林、路、村”全面整治,全面改善乡村环境的基础上,一批有特色、能致富、可复制的带贫产业,在广大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一批批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为了促进地区发展,让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李灵敏反复强调,要统筹推进产、城、村协调发展,优化生态提质量,壮大产业促增收,让每一个村庄升级蝶变成美丽乡村,让每一个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让农村更美,让乡村更富。
基于此,平桥区规划建设的优质米、弱筋面、畜牧、蔬菜、茶叶、植物油、水产品、花卉苗木八大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稳步推进,特帮园林、上淮农垦、繁高农业、奥吉特食用菌等91个“多彩田园”示范工程,实现全区贫困村全覆盖,近万名贫困户通过勤劳双手实现增收致富。
3
强基固本建乡村干群同心谋振兴
收入增加、生活改善、环境优美、群众富裕,是检验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指标。
近一年来,平桥区在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的同时,持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硬化道路159.4公里,新建60个贫困村便民候车亭,在乡镇、国道、省道沿途人口密集地建设277个候车牌,通过政府公开采购社会服务的模式,于今年7月,实现全区村村通客运班车,30辆乡村客车,每日穿梭在美丽的风景线上,为千家万户农民生活带来便利,为无数家庭增收致富创造机遇。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村村通班车开到村里头,真的想不到,在这穷乡僻壤的小村庄住了大半辈子,竟然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幸福好生活。”长台关乡冯楼村贫困户郭均提着两大袋自家种植的蘑菇,坐上直通信阳市区的班车,一个劲地夸赞党的政策好。
在脱贫攻坚中,他们不分贫困村和非贫困村,一视同仁,累计投入8.8亿元,实施了包括新建改建农村公路、建设美丽乡村、林业生态建设、乡村危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污水处理、农村垃圾治理、乡村文化建设、新建及规范提升村级活动场所、新建和修缮村卫生室等“十大农村基础工程”,一大批过去不敢想、不敢干的民生工程强力实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爱心超市,惠及每一个贫困群众,贫困户、非贫困户都享受到了党的温暖,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空前提升。
千里淮河冲出莽莽桐柏山,流出正在修建的出山店水库大坝之后,一路北流,在经过平桥区胡店乡金龙村,冲到传说中的当年项羽点兵的确山霸王台前,却折头转向东南,在富饶的古申大地上,调皮地留下了一个大弯——金龙湾。
河南上淮农垦开发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富饶的淮河南岸河洲之地,他们流转了金龙、赵庙、张庄、三道河四个行政村的1.3万亩农用地,建设艾草、花生、黄桃、茶叶、构树和优质粮油生产基地,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发展农特产品,推动农事体验、休闲采摘、康养旅居,走开依托“企业+农户”引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全面展示“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的大型田园综合体,正崛起在淮河岸边。
无独有偶,彭家湾乡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武汉范尔园林景观股份有限公司,累计投资1.3亿元,在岳湾、潘寨、朱岗、陈寨4个村流转土地5200余亩,建起了包括乔木、灌木、花卉、色块、种苗、个性观赏植物六大基地在内的特帮生态产业体验园。
金秋十月,信步特帮生态产业体验园,天蓝水净,地美径幽,大片的芦苇,成排的银杏,跳跃的红枫,还有秋风中婀娜多姿的美人蕉,引得游人络绎不绝。
公司经理周文表示,他们除了通过生态产业体验园,将全乡125户贫困户全部纳入产业扶贫项目中,当地群众还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加盟种植苗木、参加培训转型景观工人等多种形式增加收入。至今,他们已通过专账发放贫困户务工工资577万余元。
据介绍,他们将通过分期梯次开发,最终建成1万亩以上的苗木生产销售基地,带动农民种植总规模达到2万亩,年计划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年销售花卉苗木2.4亿元,旅游观光收入1.2亿元。
为了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平桥出制定出台的扶贫产业奖补政策,除了直接奖补发展生产、艰苦创业的贫困户外,还特别制定了对乡村兴办扶贫产业的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个人新建扶贫车间的奖补措施,让产业与贫困户的利益链条链接更加紧密。
“农民是主体,产业是关键。”望着眼前一望无垠的金色田野,李灵敏满怀激情地说,“只有汇聚全社会的力量,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快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乡村才会迎来全面振兴。”
最新评论
|